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631期 >> 深度报道 >> 正文
谷歌Android Wear燃可穿戴设备战火 机遇中有挑战
通信世界网 http://www.cww.net.cn 2014年4月4日 12:49
标签:Android 可穿戴
 

谷歌于近日发布了Android操作系统的可穿戴版本——Android Wear,希望能够通过该系统抢占日渐火热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同时也在与苹果和三星的可穿戴设备竞争中占得先机。

智能手表当先 拼在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在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手表市场早已是鱼目混珠,众多相关厂商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以智能名义的智能手表,但由于自身品牌、设计、生态系统等多种原因,直到智能手机市场老大三星去年首次发布基于Android系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的发布,才真正引起业内对智能手表的关注。

不幸的是,无论从设计还是功能上,三星的Galaxy Gear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

例如在设计上,有外媒甚至用丑陋之极来形容,而在功能和体验上,待机时间超短、应用不畅等也遭来诟病。也许是三星Galaxy Gear市场表现的不佳,让谷歌和三星都意识到智能手机中的Android系统(生态系统)是不能完全照搬到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上。所以三星在今年发布了基于自己Tizen系统的智能手表Gear 2 和 Gear 2 Neo,而谷歌则向业内发布了智能手表专属Android Wear系统。

“可穿戴设备作为一个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专属的操作系统将大大推进包括芯片商、厂商、开发者、应用服务商等产业链参与者在内的可穿戴生态系统的发展。Android Wear通过整合语音搜索、地图等服务将推动谷歌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数据与信息整合,未来可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领域形成联动协同效应。” 捷孚凯市场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分析师武晓锋向记者如此解释谷歌发布专有Android Wear系统的主要原因。

Strategy Analytics平板与触摸屏战略总监Matt Wilkins马特•威尔金斯告诉记者:“谷歌发布Android Wear,旨在为小且屏幕受限的终端专门设计且优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除了上述有利于可穿戴生态系统打造和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之外,Android Wear的发布,还可将三星针对可穿戴设备的Tizen生态系统扼杀在摇篮中。而从Android Wear发布中的合作伙伴名单中有三星的身影中,不难猜测,Tizen很可能与之前在智能手机市场中三星自己的Bada系统一样壮志未酬身先去。”某业内人士从竞争角度道出了Android Wear发布的另一个原因。

再看苹果,有关苹果发布智能手表的传闻由来已久,但苹果却迟迟没有反应。

当业内在三星去年率先发布Galaxy Gear的时候,业内普遍认为苹果在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中已然失去了先机,但Galaxy Gear的市场表现不佳及谷歌推出独立的Android Wear系统,证明苹果这种所谓犹豫恰是苹果的聪明之处。而作为移动互联网市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惟一具有集软硬件于一身封闭生态系统的苹果所想的其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策略可能远比人们想的复杂和具备杀伤力。

从近日曝光的Healthbook应用看,其用户界面更多借鉴了来自iPhone的现有Passbook应用,其可以跟踪的数据包括心脏速率、含水率、血压、身体活动、营养情况、血糖、睡眠、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重量等。这些功能中,借助iPhone 5S的M7运动协处理器,Healthbook可以在技术上从iPhone本身获得步频、行走英里数、消耗卡洛里数等。至于其他不能通过M7获得数据,由于苹果iPhone本身具备诸多第三方的健康类应用,Healthbook可能是现有的各种第三方iOS保健应用设置并存储这些数据的唯一位置。

“苹果未来的可穿戴设备更多是要将已有iPhone优势的延展。由此不排除未来苹果除发布独立的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iWatch)外,还希望借助iPhone与对手竞争。即借此直接销售更多的iPhone,或者利用iWatch与iPhone的无缝应用集成共同绞杀对手的可穿戴生态系统。”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数据应用服务是机遇 价格及标准存挑战

众所周知,PC销量低迷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智能移动设备的销量虽然处于增长阶段,但增长幅度也已明显放缓。在这种市场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试图抓住科技发展的下一波浪潮,而它们之中有许多公司都将自己的赌注压在了可穿戴计算设备身上。例如近期因Android Wear发布而兴起的智能手表热就是明显的例证。

谈及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的机遇,武晓锋告诉记者:“数据应用服务是未来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的关键。智能手表未来发展的机遇一方面在于基于传感器的健康、运动等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在于与其它智能设备连接融合形成的数据应用服务。”

不过,业内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可穿戴设备同样也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失败产品的市场。就拿备受期待的谷歌眼镜来说,该产品在推出之前一直被人们认作是一款充满未来感的超级产品,但随后业内才发现该产品的实际功能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完美。此外,有专家认为,可穿戴设备要成为像智能手机这样受欢迎的产品,还有不少问题。

例如外观不够时尚,很多产品显得过于庞大、笨重和粗糙,很难打动女性消费者,应该设计得更加小巧而美观;其次是性能方面有待提高,如智能手表摄像头像素偏低,电池电量大多只能用1天,互联网连接性能也较差等;其三是价格偏高,大多产品在数百美元,甚至数千美元。这就需要加大量产;其四,涉及隐私问题。很多可穿戴设备拥有摄像头,可能会引起侵犯隐私问题的强烈争议。此外,智能手表如果只是手机功能的延伸,只能成为小众产品。

对此,武晓锋认为:“智能手表市场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发展的软硬件产品标准仍未真正确立,硬件产品的续航性、精密工艺等、软件应用的设计逻辑都方面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与不断探索,但随着主要市场参与者加速可穿戴设备标准化进程,多家芯片商、厂商、元器件厂商、云服务商等产业链参与者的纷纷加入,市场发展初期的挑战将得到一步解决。”

“谨慎处理推送通知,以便用户不会经常淹没在其中;如何处理在小屏幕中信息和数据的演示;电池寿命/充电频率等也是智能手表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马特·威尔金斯从技术和产品角度阐述了智能手表面临的问题。

国外厂商热捧 中国厂商欲后发制人

毋庸置疑,作为智能手机生态系统老大谷歌Android Wear的发布,为智能手机的未来(主要是形态、应用方式等)指明了方向,重要的是,从谷歌为智能手表单独发布Android Wear系统,未来还要单独打造生态系统看,谷歌对于智能手机的未来发展策略及路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正基于此,谷歌Android Wear的发布获得了英特尔、高通、三星、HTC、LG、摩托罗拉等芯片大佬和主流终端厂商的支持。但我们也发现在首批合作名单中,除了中国台湾的HTC外,并未出现中国主流终端厂商的身影。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和增长快的智能手机市场,也正是这一庞大市场,让中国终端厂商拿下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40%左右,并且在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前10大厂商中,就有5家是中国企业,而前5位中,中国厂商也占据了2席。为此,来自美国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的最新研究报告称,到2015年,中国大陆手机厂商出货的智能手机将占据全球手机销量的50%以上。

尽管如此,市场调研公司IDC预计,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年增长率预计将降至1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终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中国市场,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的不断增长,这一市场将逐渐趋于饱和。其实岂止是中国市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何苹果、谷歌开始将目标锁定在下一个新的产业(例如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原因。但我们的厂商在这新的一波产业开始的时候,并未显示出多大的热情。原因何在?

首先,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年1月份艾媒咨询发布的《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

另外,根据相关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不高,只有约32.1%的受访消费者听说过或者了解过可穿戴设备,67.9%的消费者则从未听说过可穿戴设备。相比业界目前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捧,可穿戴设备厂商对消费者的宣传推广显得较为薄弱,用户真正能体验到的可穿戴设备更是屈指可数,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

这些无疑都是国产厂商对于智能手表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不过这并非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智能手表市场没有后发制人的优势。

对此,武晓锋告诉记者:“可穿戴设备发展的关键除硬件之外,更为重要地在于软件应用服务的个性化、本土化、融合化。基于此,中国终端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中国智能终端产业链已经具备完善且具有效率的产业链基础;其次中国数据应用与服务企业有能力提供数据整合的应用服务;第三在健康、运动等细分市场,中国企业具备本土化的经验。”

而马特·威尔金斯则认为:“中国厂商可凭借有竞争力的价格在可穿戴设备领域获得成功。”

“尽管中国厂商具有优势,但硬件设计不足导致的产品同质化和细分市场服务标准的完善与建立仍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武晓锋坦言。通信世界网

 
【作 者:孙永杰】

来源:通信世界网-通信世界周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昵称:  验证码:

 
关注通信世界网
 
 
官方微信
“cww-weixin”(或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于获得独家的CWW视点分析、最新的通信资讯。
 
 
专家观点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
上马4G是应该的,如果问谁在绑架4G政策,在美国企业进行游说的氛围也不..
 
 
最新专题
  • 1

  • 1

  • 1

  • 1

通信百科
 
华为IDC/ISP信息安全管理..
IDC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互联网接入服务管理是互联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rss
人民邮电出版社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民邮电出版社图书专营店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
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
中国邮电器材公司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信息协会信息服务网络委员会
爱购服务器之家
新浪科技
搜狐IT
腾讯科技
凤凰网科技
人民网无线频道
中国通信网
移动Labs
中华电子网
通信产业网
企业网
In-Stat
IT价值联盟
中国软件资讯网
通信人才网
慧聪通信网
CTI论坛
CIO选型网
CTO技术网
美通社
赛立信竞争情报网
CRS通信学社
ZDNet至顶网
和讯科技
博趣·兴趣门户
呼叫中心频道
运营与增值
信天下企业短信
新电子
OFweek光通讯网
中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