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
中兴通讯副总裁、首席法务官 郭小明
中兴通讯副总裁、FDD产品总经理 张建国
截至2013年底,中兴通讯在全球获得140多个LTE/EPC商用合同,同时也是全球LTE产品增速最快的厂家,2013年LTE新增市场份额接近20%。
同时在终端产品领域,2013年中兴手机发货量全球排名第五,其中智能手机发货达到4200万支,排名从2012年全球第九上升到第六。在北美,2013年中兴智能手机市场排名位居第四。在中国,中兴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位居第五。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兴多年来注重知识产权的积累、注重全球化的布局密切相关。
对于4G时代,中兴将如何强化市场话语权、提升专利的含金量,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兴通讯的相关高层。
《通信世界》4G时代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通信与IT企业迎来更为激烈的专利和标准之争。作为国内设备商的代表之一,中兴是如何通过布局专利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郭小明:中兴通讯很早就制定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策略。从早期的GOTA数字集群系统标准的全球成功商用及其带来的许可收益,中兴通讯目前是3GPP SAE/LTE相关标准的主要起草者,在全球30多个标准组织中居于领导地位,是全球70多个标准组织的成员。正因为牵头或参与了大多数国际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中兴得以迈入4G标准基本专利实力的“第一阵营”。
中兴通讯在研发部门已实现了市场为导向的全流程嵌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成功应用,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及考核机制。这套机制令各产品经营部从市场的角度确定产品投资计划和研发计划,并对产品选择和开发进行评估;令公司技术预研部门对来自客户定制的需求、竞争产品新出现的功能和竞争方案新提供的业务等进行专利布局策划;令市场分析和客户需求分析贯穿于产品的规划、立项、开发全过程。同时,中兴还建立了《知识产权奖励办法》,成立规模上亿的内部创投基金,将十大国际“联合创新中心”作为员工更高层次的创新平台,在内部培养起创新的内生动力。
2014年,中兴通讯确立了“创新突破与集约化”的核心经营思路,将对资源进行科学整合,特别是技术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结合,实现盈利模式突破,同时通过创新降低运营成本,优化效益。
《通信世界》专利的价值体现在产品和商业价值的转化上,中兴如何做到知识产权的产品化、商业价值最大化?
郭小明:多年前中兴通讯就开始探索如何进一步有效盘活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在标准嵌入环节,中兴受益于早期专利的成功商用及其带来的许可收益,成为3GPP SAE/LTE相关标准的主要起草者,在全球30多个标准组织中居于领导地位。在运营方面,以庞大的知识产权资产族群为支撑,中兴已开发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和知识产权良性运营机制,还与国内外主要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交叉许可方面,中兴已与高通、西门子、微软、杜比等业界主要专利持有者达成了广泛共识与合作,并签署全球知识产权许可协议。
《通信世界》在4G发展商,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将专利与贸易挂钩的重要性,其中必然涉及到企业间的专利合作,在专利合作以及4G产品转化能力方面中兴有哪些举措?
张建国:在中兴内部,我们的4G方案都是构建在FDD/TDD融合平台上的,FDD技术与TDD技术的互通性已经很高,在这基础上,我们也在促进中国企业的专利共享。一方面,中兴会着重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相关的企业实现相互授权等,同时也会促进产业链上的多种专利合作形式。4G中的TDD标准主要是中国移动牵头下的中国企业在推动,但国际上很多运营商已经在不同区域提升了TDD的重要性。
国内企业已经在4G创新上有很多尝试,例如4G多模基站,是由国内厂商先提出、国际厂商再跟进的。2008年中兴提出了SDR软基站概念,利用软件技术实现基站升级,将基站功耗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并提高了网络效率、网络吞吐量,并被很多国际运营商采用的事实已经说明,中兴已有将4G专利转化为产品和市场的实实在在的能力。中兴产出专利的目的不是为了经营,将专利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是我们的终极目的。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的专利创新能力与市场表现实现了匹配。
对市场份额的改善、对产业链的实际贡献,是我们积极布局专利战略的目的。
《通信世界》国际巨头间形成专利联盟来抵抗其他企业入侵市场,中国企业对此有何举措?
郭小明:在经历美国337调查、国家安全调查、欧洲“双反”调查、多家大型NPE及主要竞争对手的专利诉讼后,中兴通讯越来越认识到国内的产业合作者应当坚持开放、共赢的态度,在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引导下建立产业联盟,对外减少内耗形成合力来应对国际化过程中国际巨头对中国企业的打压。事实上,中国企业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相对比较弱势,对于国际竞争规则的理解与运用与国际巨头之间还是有差距,相互之间无序的市场及知识产权竞争,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及中国企业走出战略带来冲击,所以,求同存异开展合作及合理竞争才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合适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