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2013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中兴通讯凭借2309件专利,位居全球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第二;此前,在2011年和2012年,中兴通讯已经连续两年蝉联全球PCT专利申请第一。
对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来说,PCT申请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尤其在以拼技术为“游戏规则”的通信业,知识产权的储备,正是通往全球化市场的“门票”。经过近年在国际专利领域的快速积累,中兴通讯如今已拥有超过13000件国际专利申请,未来中兴通讯专利战略的核心将着眼于建立长远的竞争优势,从根本上超越对手,不再单纯强调数量或名次。
核心地位的由来
4月21日中兴通讯副总裁、首席法务官郭小明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面向全球的市场竞争,知识产权已是中兴最核心的战略和资产,中兴在研发和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已达到每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近5年累计投入更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同时,中兴通讯拥有近3万名技术研发人员,达公司总人数的近4成,也是中国研发人员最多的上市公司;此外,中兴在全球设立了18个研发机构,也表明了其对专利和技术创新的重视。除了产学研结合,中兴还与高通、微软、西门子、杜比等通信巨头达成了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截至目前,中兴通讯的国内外专利储备数量超过5.2万件,授权的专利量超过1.6万件。“在LTE领域,中兴通讯LTE核心专利超过800件,占据全球13%的基本专利,在4G基本专利拥有者中排在世界前列。”但郭小明同时表示,中兴通讯专利战略的核心已不再强调数量和名次,也非一城一池的得失,是要从根本上超越对手,建立长远的竞争优势。
据郭小明称,在以专利为核心战略的发展局势下,中兴还建立了业界领先的知识产权风险控制体系,嵌入到公司全部的经营业务流程中,并制定了“坚持知识产权为公司的主营业务提供支撑、与公司发展相匹配”的专利产出原则。
从数量到质量
技术密集型的通信业,占据专利储备的制高点,实际上就获得了通往王者的台阶。
2002年起,中兴通讯确立进军欧美高端市场策略,中兴的专利布局进入关键期。此后,中兴加速了国际专利申请的进程,数据显示,中兴PCT年度申请量排名从当时的52位跃升至38位,再升到23位,2010年开始到如今迅速飙升为全球“第二”和全球“第一”的更迭。
将专利数量焦点转移至专利质量后,中兴建立了一套专利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在专利申请上,也强调了“专利质量控制”的核心。据郭小明称,中兴在现阶段的专利战略上,已倾向于选择商业价值高的专利。目前,中兴申请的专利中发明专利的占比超过了90%,并与行业的切合度很高,在1万多项PCT专利申请中,LTE/4G、云计算及物联网、智能终端等为主的新技术领域占比超过六成。”
从跟跑到领跑
据郭小明称,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积累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快速进入领跑者行列。
以1996年公司董事长侯为贵申请的第一件专利为开始,中兴通讯正式开启了知识产权储备之路,次年成立了法务部。之后进入知识产权之路的第一阶段,即防御阶段,以知识产权工作的摸索前进为主,侧重于中国专利布局,实现了知识产权实力的原始积累。
第二阶段是知识产权攻守兼备阶段,主要为了应对欧美市场区域高发的知识产权诉讼及谈判风险,避免对市场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冲击。在此阶段,中兴强化了全球专利、欧美专利布局,及全球知识产权竞争和风控能力提升。2009至2013年,中兴通讯在全球及欧美专利部署进入快车道,2013年公司成为首家进入欧洲专利申请前十的中国企业。
第三阶段是知识产权开放式竞争阶段,这也代表着中兴通讯知识产权策略在2014年以后的走向。除了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中兴还着重布局了整个产业链的合纵连横,并在LTE领域,占据了全球13%的基本专利。
直面国际挑战
面向国际市场,中兴的专利之路也历经了诸多考验。经过历次的技术专利壁垒挑战后,不久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做出终审裁定,美国闪点专利经营公司诉中兴通讯专利侵权败诉。短短3个月内,中兴通讯连续赢得三起被称为“最严厉贸易限制措施”的美国337调查终裁胜诉。之前的统计是,2012年已结束的337调查案件中,中国企业的败诉率达60%,远高于世界平均值26%。
对此郭小明表示,在通信领域内,全球纷繁复杂的专利纠纷诉讼频频发生,这主要与通信行业的特点相关。因为需要有一套体系解决不同厂商设备与终端间的互联互动,标准化组织会牵头设备厂商与运营商制定相关标准,大家都根据标准来研发生产产品。同时系统产品和终端产品还有各自的基本专利,因此,通信领域的专利权利主体往往是很分散的。
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强化话语权?郭小明表示,中国企业要积极进行高价值专利的积累,一些企业在尝试走出国门时没有匹配相应的知识产权,就容易被挡在国际市场之外。“重视知识产权的投入,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才是有效的国际化途径。中国的TD-SCDMA成为国际标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企业在专利界的积极推动。”
同时,企业也要建立从采购到市场的全流程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机制与合规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顺利开发、上市和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