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补贴是全球运营商普遍采用的机制,这种补贴机制的常见形式就是“每月消费X元赠送Y手机”,手机由运营商完全补贴而免费给用户,用户则需签下每月特定消费额度的1或2年合约。
本质是月费补贴
实际上,运营商对用户的这种“手机补贴”只是一种营销手段,而不管什么形式的补贴本质上都是“月费补贴”。在运营商业务模型中,每个用户对应着一个用户价值(CLV,Customer Lifetime Value),所有用户价值之和构成运营商的“税息折旧前利润(EDITDA)”。若不考虑离网率和时间贴现因素,一个用户的用户价值等于“运营商从该用户获取的收入(月费)-获取该用户的成本(补贴)-服务于该用户的费用(成本)”。而运营商的经营目标则是锁定用户价值,在用户价值和相应成本之上,运营商可承受的“月费补贴”就是所有补贴的来源。
譬如,如果运营商对某类合约用户的目标利润率(EBITDA Margin)为40%,运营商估算对该类用户的服务成本为30%,则运营商可把合约总价的30%(由1-40%-30%得出)作为补贴,返还用户。至于这个补贴具体以怎样的形式返还给用户,则是一个营销问题,而当前运营商普遍采用的方式是“手机补贴”。
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在智能机渗透率较低和价格较高的流量经营初期,“手机补贴”具有积极作用。对运营商来说,“每月消费X元赠送Y手机”具有非常直接有效的营销效果,可快速提高渗透率;对用户来说,购机是集中性的高支出,手机补贴可以缓解用户的集中支付压力,吸引用户升级手机。
自iPhone面市以来,其面对运营商的强势使得“手机补贴”成了行业标准,导致电信市场出现了所有运营商都需补贴手机(否则运营商间无法竞争)、所有手机都要补贴(否则合约间无法竞争)的局面。
但是,在“手机补贴”标准化形成后,负面作用也开始体现。对运营商来说,强势终端企业的定价权增大,补贴成为沉重的财务负担,而且“手机补贴”属于当期费用,这就使得运营商发展用户的营销攻势不敢太猛,否则财务上会由于费用过于集中而出现“补不起”的状况。对用户而言,则是加剧了供需扭曲矛盾,一方面,由运营商运作的补贴机和用户需求脱节,因大量补贴机面市,使得用户产生了若运营商不白送就不买的心态,这对运营商和用户造成了双重浪费;另一方面月费虚高抑制了用户的流量需求,对运营商收入和用户消费又形成了双重抑制。
为此,T-Mobile USA率先从2013年开始全面取消手机补贴,将资费结构改为“手机无补贴,但提供分期付款”和“补贴直补月费,全面降低资费”的形式,形成了美国市场价格结构的双轨制。不过,T-Mobile USA这种“取消手机补贴、大幅降低资费”的资费结构变化只是电信运营商个性争鸣还是趋势性前奏,其竞争对手AT&T和Verizon是否跟进,则是值得行业仔细研究的问题。
国内资费变革内在动力更强
运营商之所以愿意长期把补贴投向“手机补贴”,其根本原因是运营商认为:降低手机价格比降低资费具有更大的需求弹性,会更大地刺激用户需求。这个判断在以前的市场情况下是对的,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在当前环境下,这个判断的基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首先,终端市场在变化。随着终端平均价格的大幅度降低,用户支付压力得到缓解,同时,终端渠道的多样化使得运营商渠道地位降低,而终端种类的丰富又使得BYOD普遍化。这些变化使得消费者虽然仍旧需要向运营商购买流量,但却越来越不需或不愿意通过运营商渠道购买终端,运营商绑定提供终端和套餐的必要性正在逐步瓦解。
其次,电信消费环境在变化。以前“资费弹性不如手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机价格高低显而易见,需求定律明显,而资费由“语音+短信+流量+其他服务”混搭,使得用户根本无法分项比较资费价格高低。但是在进入4G时代后,流量的主导地位建立,用户观察资费转为“两分法”,对“语音+短信+其他服务”等非流量业务存在一个心理价格上限,即不管怎么用不能超过这个价格;同时,用户开始仔细估算每月流量消费总量和流量单价,这样资费的弹性(主要由流量的弹性构成)开始显现,资费越来越“可竞争”。
最后,消费者在变化。原来运营商提供的是一个“网络体验+手机+语音+短信+流量+其他”的产品包,用户很难比较两个运营商提供的两个产品包优劣,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摸索后,消费者很快就能分辨最优性价比的手机、最低总价的非流量业务和最佳体验的流量业务。基于此,消费者开始强烈需要运营商提供透明、简化、分离的资费体系,便于分部最优化。
因此,环境和竞争使得资费变革被提上日程,竞争的逻辑使得“取消手机补贴、大幅降低资费”形式的扩大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种变化一旦扩大,就会形成新的标准化,原有资费系统也将加速淘汰,因为价格体系之间的冲突,两者很难双轨共存。AT&T的CEO在今年3月初表示,补贴体系正面临着“fundamentally changing(根本性改变)”,AT&T从去年年底也开始提供新资费,且仅去年年底使用新资费的用户即达到20%。
中国市场由于具有更开放的终端市场、更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以及更无底线的运营商间竞争,从而资费变革的内在动力更强。因此,对于中国运营商来说,应该考虑研究率先变革以取得先手,或者做好准备在对手先动时快速跟进以免措手不及;对过于依靠运营商渠道的手机厂商来说,则需要开始注意经营风险,早做转型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