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585期 >> 融合终端 >> 正文
 
不同诉求下的手机选择 消费者购机行为受心理影响
http://www.cww.net.cn   2012年11月26日 20:35    

在智能手机还没有流行的时候,人们对电脑的购买考虑更多的是性价比,也就是用最少的钱买到最高的配置。但是在2009年左右,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老牌市场巨头诺基亚的旗舰机N97却还停留在ARM 11的架构下,时钟频率也只有400MHz,因此HTC G3等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不过,用户对于手机的选择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

偏好因过滤性而存在

普通心理学中有一个原理讲述了人在心理方面有很奇特的过滤特性,当一个表述模棱两可的时候,人的大脑会自动将与自身不符合的部分稍加修改或排除,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内容。

当消费者看中所选择的手机的某一种元素时,其他的权重不大的部分就基本上被忽视了,而这种元素可以是配置、品牌、用户体验、价格,乃至虚荣心等。

举个例子,对追求配置的人来说,客观的参数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四核、2GB内存等数据就是其购买手机的真正诉求所在,其他方面的特性尽管或许并不是很好,甚至在同类品种处于下游,他都会认为这款机型是最棒的。他甚至还可能去嘲笑其他品牌同等价位的产品。

事实上,我们可以针对具体的某一种元素来探寻这一标准的人的具体心理特征。

不过,当消费者认定一款手机为自己所选,并且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款手机好,那么在购买后不论这款手机存在何种缺陷,都是可以忍受的。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可能来自于朋友的夸赞、其他人的推荐或者消费者的主观判断。

具体来说,尽管Android旗舰机型的产品大多配置优秀,但是以三星这类厂商对软件优化的水平来看,其不仅在系统方面浪费了许多硬件资源,导致操作体验一般,而且UI设计并没有亮点,但是这些内容都可以被完全追求配置的消费者所无视,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是忽视或者认定是偶发事件,从而寻求自身的心理安慰。

元素一:配置

追求这一元素的人的特征是当代假性技术人,配置的好坏通常可以在这类消费者心中占约六、七成的权重。尤其是对经济实力一般的消费群体来说,通常“性价比”就成为衡量产品的标准,甚至是首要因素,而其中的“性”就是指配置。

事实上,看重配置并不是一件坏事。在2005年,笔者购买智能手机所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配置,因为在那个时代其它元素并没有太多可以去选择的。换句话说,在那个时期普遍所有厂商的触控体验都不尽如人意,外形也都基本类似“土肥圆”。

笔者当时选择的是多普达D700,而这款机型是当年的“机皇”。128MB的内存在当时已经是海量,400MHz的主频更是高到无可比拟,3.5英寸240×320分辨率的屏幕配置,已然让该机型成为类似掌上电脑的标准配置,而且Windows Mobile的操作系统也主打的是掌上电脑的概念。

但是目前来看,追求收集硬件配置的人大多都是Android的簇拥。如果说苹果在2010年推出iPhone 4时,其硬件配置还算超前的话,那么现在与同代的Android旗舰机相比,在处理器微架构和核心数量上都逊色不少。

在Android阵营中,配置领先的主要是三星和HTC,但是若加上性价比的标准,LG的配置也可进入TOP榜。国内厂商中,炒作性价比最凶的就是小米手机。因此,仅以这项指标来看,基于Windows Phone的智能终端和iPhone已经可以宣告认输,尤其是Windows Phone的产品大多还停留在Krait双核的基础。换句话说,小米都可以“堪称”比Xbox在配置上高出一头。

因此,在Android阵营集体迈向1080p时,作为Windows Phone最旗舰的诺基亚Lumia920的720p还没有完整铺货。

[1]  [2]  [3]  
来源:通信世界网-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黄烨锋编 辑:王熙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智能手机  诺基亚  Android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