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G专区 >> 观察 >> 正文
李进良:驳高通汪静中国电信业停滞四年谬论
2007年7月18日 00:29    新浪科技    评论()    阅读:
作 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李进良  

    7月初据香港媒体报道,高通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董事长汪静在香港定期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发表了有关收取TD-SCDMA手机专利费的言论。对此,我曾提出过异议。

    汪静先生还在会上表示,“中国未制定推出3G的明确时间表,导致中国电信业发展停滞4年。中国电信产业政策不明朗正在阻碍国内通信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至今未明确何时发放3G牌照。”对这种扰乱视听、干预我国3G方针政策的谬论不得不予以批驳。

    其实这类谬论早在2001年就出现了,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发展3G历程中的这类插曲:说什么“相关官员未能制定统一的3G政策,并干预运营商的战略选择。中国已经错过了一个让3G网络腾飞的好机会。”“立即发放3G牌照、开放3G市场,其好处和优势主要在于:中国3G产业全面启动初期能够为国民经济提供1%左右的新增长点;未来5年内在中国形成规模超万亿元的3G配套产业基地,增加数十万人就业机会;带动超百亿美元外资引入,5年内达到500亿美元以上出口增长;避免3G国家资源潜在价值流失,我国拥有大量3G用户时,外资进入3G运营领域占有同样股权需投入大量资金,否则会丧失超百亿美元以上的增值机会等等。”

    他们之间的意见何其相似乃尔!所描述的开放3G市场的美好前景实在可以迷惑很多局外的中国人!其实这样一些似是而非的议论在2005年的3G大辩论中己得到颇为彻底的澄清,详细情况可参阅我的老友丁守谦教授新近发表的文章“3G大辩论”(《科技创新与品牌》創刊号2007.7.),参加这场辩论的有通信技术专家、有经济学家、有教育学家、政策专家、媒体专家、还包括一般的科技工作者及广大的网民等等,政府决策的制定,肯定关注了这些百家之言(自然也包括了汪静先生这类论点)。

    这本己是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汪静先生既然又在“旧调重谈”,于是不得不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阐述,,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澄清。

    一、中国政府至今未发3G牌照对不对?

    为了弄清这一问题,不妨把中国发放3G牌照的时间设想就在2003年,分析一下又将如何?我们还是追溯到2003年来看看当时的事实:

    从3G标准来看:遗憾的是:3G一开始是沿着2G时代电信网的老思路发展的,当时已定的第一阶段标准不能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不和互联网结合的移动网是没有前景的。因此,3G标准才不得不分两个阶段,多种版本。cdma2000第一阶段标准为1x<1Mbit/s,其中有Release0、Release A两种版本;第二阶段标准为1x-EV >2 Mbit/s,其中有EV-DO、EV-DV两种版本。WCDMA第一阶段标准为≤2Mbit/s,其中有R99、R4两种版本;第二阶段标准为>2Mbit/s的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其中有R5、R6两种版本。当时建网运营的都是第一阶段标准设备,符合第二阶段标准的设备还在研制,技术成熟从何谈起!3G有所作为的领域是移动多媒体业务,可是由于第一阶段的3G,实际≤384 k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而且WCDMA与cdma2000频谱效率并不先进,又不适应互联网非对称传输的要求,限制了它在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先天不足,使得它在无线接入固定互联网的领域必然会被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1 Mbit/s的无线局域网(WLAN)所抢占;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还没有找到特别吸引人的非此莫属的关键应用。这就限制了3G在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正因如此,欧美的3G商用才一再推迟。

    再从日本、欧洲WCDMA商用发现的问题来看:终端款式比较少,价格比较高,当时WCDMA手机售价在360~750美元之间,3G手机的平均价格远高于2G手机,3G的手机电池一般不能支持超过一天的时间,语音质量不如2G,易掉话,高速数据接入能力有限,而且移动视频业务的质量也不理想,3G终端是3G发展的瓶颈。当时,3G终端和系统之间,终端和终端之间以及3G和2G统之间的业务匹配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尤其是在多媒体业务方面,一些媒体格式、编码格式的不匹配导致很多业务不能有良好的表现。高层业务互通困难,新开网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室内覆盖;其高速数据业务接入及容量的全程组网能力不足,以致到2005年初,在全球范围内仍没有组建一个真正连续覆盖的384kbit/s高速数据业务网,说明其技术上并不理想。据此判断,能说国际上技术早已成熟了吗!

    再从日本DoCoMo及欧洲和黄3G的运营市场来看:日本是最早实现WCDMA(R99版)商业运营的国家。2001年10月日本NTTDoCoMo公司即推出3G服务。但由于上述终端性能、网络覆盖、新老制式不兼容及品牌策略失误等问题,到2003年7月底还只有用户66万。他们艰苦经营,直到最近两年才有起色。1999年,李嘉诚卖掉2G,以逾百亿美元的高额投资开始进军3G,在英国和意大利的3G系统建设中花费了1000亿港币,其中包括购买频率许可证的费用。特别选在2003年3月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开通其在英国的3G服务。随后相继在意大利、澳洲推出3G服务。高昂的成本造成和黄的3G业务巨额亏损,在2006年之前连续6年一直处于连年亏损之中。2006年看来已经无望,又开始寄希望于2008年上半年。从日本和欧洲3G发展缓慢、经营困难以及还在争取低端用户等情况来看,能说国际上市场也早已成熟了吗!

    根据我当时对欧洲的实地考察及对国际电信市场的研究,作为诺基亚祖国的芬兰和爱立信祖国的瑞典都在2004年年底才刚刚开通3G,大量使用的还是2G的GSM,如果说3G技术早已成熟,市场也早已成熟,他们为什么不尽快在自己国家早点启动3G运营!还有德国运营商在3G数年发展不佳的情况下要求转售或向政府退还3G牌照。意大利和瑞士各有一家移动公司决定将WCDMA的商用日期延期至2005年以后。甚至网上还有报道英国消费监督组织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3G手机。

    在第一阶段3G标准系统并不先进、第二阶段3G标准系统尚未出炉的前提下,为什么中国要急于开放3G市场,把中国好端端的巨大市场让位于并非先进也不成熟的制式呢!2000年电信界即有人论证中国GSM网只能满足8000万用户的容量,因此,中国上3G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2001年我国即有知名人士上书中央举出了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扩大就业等几大理由要求立即发放3G牌照,不妨设想如果当时采纳了这一建言,拔苗助长那将是一个什么结果!

    当时中国移动大力建设的是2.5G的GPRS中国联通花上几百亿元在建设2.5G的CDMA1x。在2.5G网络尚未得到充分推广应用、获得相当效益之前,如果大规模建设3G第一阶段的R99版本的WCDMA,中国就成了国际巨头的3G试验场,跟着亦步亦趋,必然要冒很大的技术风险,不断更新基础设施和手机,就像联通刚建IS-95CDMA网不到两年又去升级为1x网一样。联通的C网一直亏损,拖累了G网,就是活生生的教训。我们贸然建设的W网能比日本NTTDoCoMo公司、和记黄埔公司的处境更好吗?

    有人估计3G建设在中国6年大概网络基础设施需要投资6000亿元,手机终端需要投资10000亿元,这么看来,不就可以把中国市场带动起来了吗?否!我们从联通CDMA招标可以看到85%以上的份额都由国际垄断集团瓜分了,只中兴一家入围,也不过10%的份额,华为晚了一步,始终拒之门外。还有人作过分析,即使这些3G设备全部由中国华为、中兴等企业提供,光采用WCDMA与cdma2000这两个国际标准,我国将付给跨国公司70%的费用(包括购买他们的芯片、软件和付专利费);就是说1.1万亿元要付给外方,因为标准是他们制定的,知识产权是他们掌控的。网络更新了,老百姓又要跟着换手机,我国人民的金钱便将源源不断地流向国外厂商的腰包。另一方面,中国自己提出的3G标准——TD-SCDMA怎么样呢?市场被占领了,投资被花光了,中国的企业全代工了,TD-SCDMA也将被扼杀在摇篮里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其后果的严重性在于,将使我国上万亿元的3G系统设备市场被WCDMA与cdma2000占领,8年来打造的TD-SCDMA产业链,以及在移动通信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突破,都可能付之东流。

    从中国电信市场前景和3G标准问题分析可以得出:发展第一阶段3G是不必要的,发展第二阶段3G是必要的,但不是紧迫的。因此,可以预期3G用户群主要来自GSM和CDMA网中的少量高端用户,中国3G的潜在市场还需要培育,在这种情况下2003年是不宜在中国发放牌照进行大规模建网的。

    事实说明:正因为中国至今没有发放3G牌照,所以中国移动通信业蓬勃发展,连年大幅度赢利,欣欣向荣。

    如果遂了汪静先生的心愿在2003年或更早发了3G牌照,中国电信业就不仅只是停滞4年,而且会像和黄一样大亏本4年,甚至更惨!

    相关专题:高通与中国3G

[1]  [2]  [3]  [4]  编 辑:赵宇
关键字搜索:高通  3G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