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CT中国·2008高层论坛 >> 会议动态 >> 正文
新型信息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2007年9月4日 10:51    中国联通网站    评论()    
作 者:曹蓟光

    目前,国际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从网络基础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来试图解决新型网络的基本科学问题。另一部分是从工程技术研究角度出发,解决网络与业务实现的具体问题。这两个部分是相互影响,互动发展的。目前,在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有两个重要方向,一个是对现有网络层次化功能模型的改进,另一个是探索非层次化的网络体系结构。

    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正向扁平化、多层迭代、功能灵活布置方向发展。其发展方向不是孤立或相互排斥的,而是逐步融合的。

    笔者认为,在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中,层次化模型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基于角色、面向对象等非层次化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思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几种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融合。

    在设计一个新型网络体系结构时,不必沿袭传统层次化网络模型的设计方法,而是分别针对承载网和业务网络,从应用场景出发,明确通信中的角色(Role based)以及这些不同角色之间的协同关系,构建角色模型。在此基础上,明确这些角色协同工作时需要涉及哪些必要的功能,从而构建“工具箱”。这些工具箱中功能模块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应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甚至可进一步研究这些工具协同工作的总线结构(或其他可能的工具组装方式),从而实现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的通用设计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可以更加灵活地设计新型网络。

    例如,在新型承载网络的设计中,不必先划分网络层与链路层,分层单独进行设计,而应对承载网中所设计的角色、通信需求明确以后,先规划新型承载网应该包括哪些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中哪些是基础模块,哪些是衍生模块,规范各个模块的外部接口(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有多种方式,如面向对象方法。但这属于工程实现技术,是一种具体的网络功能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多种功能模块的组合方式(单独的功能插件可以组合成紧密结合的大颗粒的功能实体——“功能片”)和工作流程,从而实现更加灵活开放的网络体系结构。

    三网融合趋势下的业务网络设计也可采用这种思路,即先明确各种业务的通信角色(在新型业务体系研究中要着重面向视频类业务,因为这类业务是未来通信的主要方式),再精炼、抽象、聚合出功能集合,共性部分可成为基础工具,并派生出针对特定业务的扩展工具,从而通过这些功能模块的不同组合实现针对特定业务的新型业务体系。

    因此,基于角色、面向对象等技术可以作为设计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的有效手段,并与层次化网络体系结构相结合。而在层次模型中,应充分考虑到网络与业务过度分离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如资源感知困难、跨层资源管理能力弱、网络管控能力较差、网络与业务匹配效率低下、商业模式不合理等问题),可能会出现新的网络层次——网络与业务感知与粘合层。这个新的网络层次可以在网络与业务分离的趋势下更好地实现网络与业务的匹配,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同时,此层次还负责构建统一的网络边界,实现UNI/NNI/SNI接口,实现各种异构网络的统一接入和标识转换(映射)。

    在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研究中,以下几个领域可能会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1)网络与业务的感知及粘合模型与具体技术研究。这是一个创新的热点。

    (2)工具箱的设计,即网络功能与业务功能的抽象与封装。这是设计的要点,面向对象技术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3)功能片的组成,即网络功能和业务功能的组合方式与工作流程,基于角色的设计方法成为功能片设计的重要手段。

    四、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策略

    目前是通信技术的变革期,也是一个技术创新的活跃期。在这一关键时期,承载网络和业务网络均面临重大调整,网络中的结构模型、功能分布、传输模式、编址与命名、寻址与路由、服务质量保证方式、网络安全性、可运营可管理能力、业务支撑能力等多个方面均有许多创新机会。我国应抓住目前的技术创新变革、网络升级换代、业务高度融合、新兴社会服务层出不穷等难得时机,结合我国国情,积极探索创新发展道路。

[1]  [2]  [3]  [4]  [5]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信息通信  网络  体系结构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