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基于仓储式微模块技术的IDC解决方案,北京联通将黄村现有两栋总建筑5600平方米的闲置仓库改造为IDC,盘活现有资产,实现了数据中心建设按需规划、工厂预制、现场组装、快速部署,抢占了市场先机。成功改善现有资产利用率,此新数据中心为联通集团IDC业务贡献50%收入。北京联通还计划投入二期数据中心项目,新建2栋机房,总建筑面积3.7万平米。
凭借创新的仓储式数据中心理念,国内首个仓储式IDC——北京联通黄村仓储式数据中心项目,获得有数据中心行业“奥斯卡”之称的Data Center Dynamic (DCD)颁发的 “中型数据中心创新奖”。
数据中心建设技术需要与时俱进
作为中国互联网发源地的北京,聚集着为数众多的IT、互联网企业,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企业也在不断的快速成长和扩张,由此带来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也快速增长。互联网公司有个特点也是共性,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变化非常快,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有这样的能力要满足敏捷性。
秉承联通集团盘活资产要求,北京联通希望将现有仓库改造成数据中心,仓库总建筑面积逾五千平米,计划布署IT机柜超过一千架。要求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实现可部署机柜数最大化,在最少的投资情况下保障数据中心建设质量,并完全以产品形态实现工厂预制、现场快速组装、快速交付,实现6个月完成数据中心改造上线。
然而,由于我国数据中心设计、建设和运维水平较低,一般的数据中心建设周期在0.5-2年时间,而且平均能耗也较高。如何满足联通的需求?想运营商之所想,这是华为提供数据中心服务时围绕的核心思想。凭借华为全球330个数据中心成功交付的经验,华为创新性的提出专门适用于传统楼宇型室内部署的“仓储式微模块化数据中心集成解决方案”,助力北京联通搭建了一个弹性模块化定制方案、按需扩容快速交付的数据中心。
时间紧、任务重,根据联通数据中心实际业务需求,通过柔性模块化(楼宇,房间,机柜)设计理念,根据楼层现有承重能力,合理设计、配置使用3种规格的微模块混合组成,最大限度利用建筑空间。同时,这些模块能实现IP44防尘防水,以适合在仓库环境下的快速灵活部署。模块内的机柜、空调、给排水、配电、气灭、报警、安防、配线和监控等均为一体化设计,出厂前完成预制,现场安装只需接通外部电源、固定箱体,简单操作后即可使用。并且,模块的数量能够根据业务的发展弹性扩容。华为只用了三个月,就实现1100架高密度IT机柜的快速交付,为客户赢得市场先机。
此外,通过冷热气流隔离、通道密封,并集成行间空调制冷方案,有效提高了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使得该数据中心PUE值达到模块内1.05,整体<1.4,远低于国内数据中心普遍PUE值,达到国际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绿色节能,也为后期北京联通实际运营该数据中心降低了大量OPEX。
总集成模式助力运营商聚焦业务发展
数据中心不管大小,都需要涉及8大系统,数十个子系统,专业复杂、技术要求高,标准和规范众多。各子系统间关联程度大,在设计上各子系统间的输入、输出都相互关联,任一个专业的变更都引起其他系统的变更,施工中也存在同样问题。
在面临项目工期紧、交付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华为提出“端到端总集成建设模式”,说服联通改变其原来分13个标进行招标的计划,作为总集成商拉通所有环节,控制项目总体进度,对项目交付质量和成本负责,最终实现3个月快速交付。而联通则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业务发展中去,实现北京联通黄村数据中心为联通集团IDC业务贡献50%利润。
标准化流程实现高质量交付
结合全球330多个数据中心项目的交付经验,华为总结完善出“四阶十六步”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规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四个阶段,高效监管整个项目的交付,实现项目交付的合同契约化,按时按质交付。
通过仓储式模块化数据中心这一业界比较领先的集成方案,华为在交付过程中充分满足客户需求,规避隐蔽工程,对供配电、空调、防水、火灾等各子系统和整个系统做到高质量快速交付。该方案在实施前都经过华为专业的集成验证实验室(一个IT实验室、一个机房能源实验室)的预集成验证。项目中的物料也通过华为GCTC实验室测试(GCTC实验室得到了FCC、CNAS等18家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在EMC、安规等方面20多个测试项的授权)。
北京联通高层领导参观完北京联通黄村IDC改扩建一期工程项目后,对该项目做出了高度评价:“该项目采用了全新的IDC机房的建设模式,利用现有的黄村库房,安装高密度标准化微模块机房,对联通的IDC业务发展、运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希望在今后双方继续密切配合,做好微模块的支持工作,为仓储式解决方案不断完善和推广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