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通信 >> 动态 >> 正文
OpenFlow式SDN革命不会成功
通信世界网 http://www.cww.net.cn 2014年1月2日 08:09
标签:SDN 软件定义网络 思科 IBM
 

软件定义网络(SDN)有很多标准和组织,如OpenFlow、NFV和Open Daylight,后者由思科、IBM、微软、Big Switch、英特尔、Juniper等发起, Linux基金会合作支持,但似乎没有OpenFlow更为广为关注。这也难怪,因为SDN始作俑者是OpenFlow。SDN诞生于2006年美国GENI资助的斯坦福大学Clean Slate课题,以斯坦福大学教授Nick McKeown为首的研究团队提出了Openflow概念,用来解决繁琐的网络设备配置工作,用软件的方式,对网络进行集中控制,此后,基于Openflow网络可编程特性,催生了SDN概念的诞生。

与大学科研需要相比,以Google为代表的.COM企业同样被网络设备的问题困扰。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企业对效率以及成本的追逐近乎极致,现有网络设备更新换代周期长,管理和控制不够灵活,这都让编程能力非常强的互联网企业感觉到不便。

Facebook技术业务总监Najam Ahmad曾经指出:传统网络设备,就是一个黑盒子以及一些命令和协议接口,这就是你所购买的全部。更让人沮丧的是你会发现,一些网络设备只能由供应商拨号连接并通过秘密命令到ASIC(专用集成电路 )来解决问题,而这病没有通过CLI(命令行接口界面)提供给用户。

“我们不想这样来管理网络环境,我们希望直接写硬件” Ahmad说。

为了直接写硬件,Google采取的方法是找网络OEM厂商直接定制设备。对于Google来说,既让服务器可以定制,网络设备定制自然不在话下。与服务器定制相比,网络设备定制更加简单。按照Openflow的思路,网络设备主要是连接,有关交换、路由的控制由上层的软件来完成,也就是说,Openflow的交换机纯属一种傻瓜式的交换机,对于OEM厂商来说,这样的设备是小菜一碟。

Google也好,Faceboo可也好,规模化的优势,可以让他们的SDN梦想成为现实。与之相比,传统的行业/企业用户则没有Google、Facebook和大学、科研机构洒脱,一来其技术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有限,二来往往会有一些历史的包袱,常常要考虑旧有系统的兼容性,即使行业/企业希望推到重来,他们还是需要依赖第三方专业化的服务,为他们提供网络服务的,主要是思科、Juniper等网络厂商。

对于网络厂商而言,“傻瓜式”Openfolw交换机无疑淡化了其地位和作用,没有技术含量的“傻瓜式”交换机是赚不到钱的,网络厂商怎么会甘心做这样的傻事。对于网络厂商而言,支持Opneflow是为了吃着碗里盯着锅里,是为了多分一杯羹。这有点类似存储虚拟化,都希望别人的阵列只是单纯的磁盘,而自己作为管理控制的核心。

网络厂商是不会轻易交出控制权的,另外也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像Google、Facebook、斯坦福大学一样,自己具有软件定义能力。所以,网络厂商会顺应SDN的趋势,这也是Open Daylight应运而生的原因。

不同于Openflow,网络厂商Open Daylight不是一种革命式的变革,而是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透过叠加网(Overlay)实现SDN的诉求。它不是推倒从来,因此更容易得到广泛支持。目前思科、博科,以及VMware都推出了基于Overlay的SDN解决方案

Overlay没有Openflow理想和彻底,但如果理想脱离了现实,难免也会曲高和寡。与Openflow相比,Overlay更接地气,也具有更好的继承性。对于行业/企业用户来说,也可以更好延续与合作厂商长期以来建立的合作关系。

Openflow虽好,但需要自己动手,需要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另外,Openflow很难兼容现有网络基础。与之相比,Overlay相对风险要小很多,在保持现状同时,更加具有灵活性,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大。

对于SDN来说,服务器虚拟化是另一大动因。服务器虚拟化应用,导致网络东西流量(数据中心服务器设备之间)大增,而传统网络设备应对这些东西流量效率不高,SDN也是为了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预见,服务器虚拟化日益普及,其矛盾会更加突出,届时对SDN的需求会更加普遍。从产品角度来看,网络硬件设备受限于生命周期,将很难满足业务灵活发展的需要,只有软件定义才能够满足灵活性的需要,因此,SDN将会大行其道。通信世界网

 
【作 者:宋家雨
来源:比特网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昵称:  验证码:
 
关注通信世界网
 
 
官方微信
“cww-weixin”(或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于获得独家的CWW视点分析、最新的通信资讯。
 
 
专家观点
中移动员工看移动苹..
从引入机型来看,符合中国移动4G终端要“进得来、出得去”的LTE发展策略。
 
 
最新专题
  • 1

  • 1

  • 1

  • 1

通信百科
 
爱立信TD-LTE方案助力中国..
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4G商用牌照,我国三大运营商均获得TD-L..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rss
人民邮电出版社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民邮电出版社图书专营店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
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
中国邮电器材公司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信息协会信息服务网络委员会
爱购服务器之家
新浪科技
搜狐IT
腾讯科技
凤凰网科技
人民网无线频道
中国通信网
移动Labs
中华电子网
通信产业网
企业网
In-Stat
IT价值联盟
中国软件资讯网
通信人才网
慧聪通信网
CTI论坛
CIO选型网
CTO技术网
美通社
赛立信竞争情报网
CRS通信学社
ZDNet至顶网
和讯科技
博趣·兴趣门户
呼叫中心频道
运营与增值
信天下企业短信
新电子
OFweek光通讯网
中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