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缆行业恶性竞争严峻 价格战致使产业发展全线告急
http://www.cww.net.cn 2012年2月20日 10:57
2011年对于国内线缆企业而言,仍是丰收的一年。光网城市、宽带提速、三网融合等战略刺激了国内线缆市场的需求,同时日本地震所产生的产业效应也为国内线缆厂商带来了较大的裨益,几家中日合资光纤预制棒厂纷纷投入生产,直接带动了国内自产预制棒的产能提升。 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光缆需求量约9800万芯公里,与2010年大体持平,超出了此前业界对于2011年整年市场的预期。与此同时,国内几家主要的线缆厂商已经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的厂商。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国内线缆产业高速发展背景下存在着巨大隐忧,严重制约了国内线缆产业公平、健康、可持续发展。光纤光缆上下游产业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在缺乏有效管控的背景下,供应商、电信运营商无休止地讨价还价,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国家基础网络的质量,部分厂商亦丧失了企业的良知,各种劣质产品开始充斥国内的基础网络市场。 对于现阶段的恶性现象,究竟是谁之过,我们认为,将责任全部归于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未免有失公允,且当下之急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促使整个产业良性发展。 近日,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举办的《加强质量管理营建绿色安全网络座谈会》在京召开,包括主流的线缆厂商、国家认证中心和权威检测机构、行业内的著名专家共同就线缆产业的发展展开了热烈探讨,深入剖析了影响产品质量的根本因素。 产业环境不断恶化 2011年,中国光纤光缆市场仍然保持了很大幅度的增长,光缆产量达到8000万芯公里(保守估计),光纤产量达到近1亿芯公里,我国的光纤光缆及材料产业将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在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林中预计将会延续去年的增长势头,其主要动力来自全球各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都在加大宽带建设的力度。 从国内光纤光缆的产能来看,这几年光纤光缆及材料价格都在逐年降低,甚至出现销售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的情况,一批中小规模的光缆企业已经关停并转。但是仍然有部分企业实施“做大做强”的战略,通过兼并和扩产等方式持续加大光纤光缆的产能,致使产能严重超过了市场的需求,使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状态。林中指出:“产能过剩是国内线缆市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产能过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不仅如此,国家通信光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陈海燕指出,根据2011年对各线缆企业的抽样检查情况来看,产品质量的合格率不断下降,产品的稳定性不高,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光缆的渗水问题。 与会专家也表示,自1992年以来,国内线缆的质量在逐年下降,线缆的质量问题导致基础网络的寿命缩短,同时线缆在网期间的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线缆在国家网络中的位置,就如同人体的神经系统,如果人所有的神经系统每三五年就要更换一次,人也就不用活了”。 一些专家的观点更是一针见血,“国内很多线缆企业,甚至在光缆生产过程中都加入了再生料,且呈现常态化,现在不使用再生料反而是不正常现象,只有少量出口的线缆产品不采用再生料。”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一直呼吁要加强产品的质量控制,其中国内线缆行业的质量问题非常突出。低价竞争、低价中标的市场环境,让整个线缆行业的发展处于阴霾之中。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中国市场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线缆回收产业链,将国外退役的电缆收购回来,加一部分材料,就用来制作电缆,其质量可想而知。而这种现象也严重影响到了光纤光缆的上游产业,原材料供应商对此也是怨声载道,“由于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低,国内市场销售3~5吨原材料所获的收益,甚至都不足出口1吨的收益高”。 市场竞争“劣胜优汰” 在恶劣的产业环境之下,国内线缆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出现了扭曲的现象。林中指出,在光纤光缆行业发展的近十年中,有一些以产品质量过硬而知名的企业,在低价竞争的环境中无法生存下去,最终走向了被兼并或破产的地步。市场中“劣胜优汰”的现象已经出现,整个线缆产业的发展也亮起红灯。由于运营商“反向竞拍”、“最低价中标”的政策,同时厂家又采用了恶性“价格战”的方针,使光缆价格持续走低。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采用降低光缆原材料质量的手段,相关部门及运营商在采购过程中又没有对质量问题给予足够重视,使得质量低劣的光缆产品“享受”着高水准的价格利润。 来源:通信世界网-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赵光磊编 辑:高娟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