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深度文章 >> 分类技术 >> 正文
2007年度通信技术盘点
2008年1月2日 13:41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鲁义轩 牟晓隆 李学博 庞有为

    四、下一代IP技术与业务

    城域以太网助推运营商业务创新

    宽带城域网作为一种因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而产生的新型网络模式,是现代传输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和接入网技术融合的产物。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营商一直在寻找更先进的城域网技术来生成、传送新的业务和传统的业务,并对业务进行计费、管理,力求做到为新业务提供有充分质量保证的网络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域以太网由于具备成本低廉、带宽分配灵活、应用广泛等优势,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

    城域以太网技术不仅能作为交换技术提供各种数据业务,同时能作为一种传输技术为城域汇聚、骨干节点之间提供高速链路。最近几年,基于IETF的L2MPLSVPN技术以及基于IEEE的城域以太网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技术实现更为成熟。旨在解决城域以太网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成立的城域以太网论坛规模也得到扩大,目前成员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三位数,包括电信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半导体制造商以及测试机构,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全球城域以太网的发展。

    2007年,以澳大利亚的SilkTelecom等为代表的许多运营商都开始了城域以太网的部署,印尼最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CyberindoAditama(CBN)宣布采用北电提供的基于骨干网桥接技术的城域以太网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高带宽服务,北美DakotaCarrier Network和Frontier Communications也都在积极部署城域以太网解决方案。

    目前,城域以太网技术正在向着标准化和融合的方向迈进,未来将在互动性、可靠性和规模化发展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随着城域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IPTV、手机视频、企业接入服务等高带宽视频及数据业务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

    全IP化趋势方兴未艾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是推动全球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随着技术和业务的高速发展,建立基于IP技术的新一代网络将成为打造未来网络新时代的基础。

    IP技术采用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简化了信令,克服了节点设备复杂化问题,同时具备业务网与承载网相分离的特点,可以加快业务的开发速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业务融合作为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特征,IP化可以适应网络融合的要求,形成一个多业务综合承载平台。用户期望新的网络能提供融合各类网络能力的综合业务,特别是大大增强了对移动性、带宽要求高业务的需求。同时IP化也符合运营商转型的需要,使运营商不再单一提供话音和互联网接入服务,可以保持足够多的新利润增长点。

    就近期的发展情况来看,伴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以及互联网业务的日益普及,全IP化发展势头非常迅猛,IP技术已经渗透到网络各个层面,可以实现多业务的传送。同时,在可靠性方面也不断完善,QoS及安全性的解决方案趋于综合和实用。

    目前,全球主要运营商都在加速网络IP化的商用进程,NTT、Verizon、英国电信等国外领先运营商已经将网络IP化作为未来网络演进的主要方向,中国移动也已经采用基于IP的软交换网络架构建设其承载网络。总体来看,电信业务正在逐步IP化,而IP网络也在逐步电信化,电信运营商的IP化发展策略大都是从核心网开始,逐步向网络边缘延伸。随着网络和接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营商也会离实现全网络IP化的目标越来越近。

    以华为等企业为代表的设备商也明确了致力于协助运营商转型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将现有通信网络逐步发展成为适应性更强、更有效节约成本的全IP网络,实现固定、移动网络以及业务的融合,为客户带来独特的价值和潜在增长。相信在不远的未来,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全IP化的网络将会给使用者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通信体验。

    P2P:与业务结合迎来新突破

    由于基于P2P的网络应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可以为用户同时参与交互式媒体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近年来,P2P技术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即时通信、网络下载、视频通信等应用已经普及得越发广泛。从互联网的角度看来,不可否认P2P技术在网络资源的消耗方面对电信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影响非常大,但是随着IMS、IPTV等众多技术和业务的发展与P2P技术相结合,P2P技术发展将会出现新的突破。

    IMS和P2P技术均为目前业界关注的热点,但P2P存在的一些问题阻滞了它的发展,而以中兴通讯为代表的企业提出将IMS和P2P的结合为切入点,将P2P和IMS技术融合,充分利用IMS技术的优势来解决P2P技术存在的问题,为真正解决P2P网络现有状况提出了理论可行的解决方案,有助于解决P2P网络中的计费、用户数据管理、QoS控制等问题,将P2P网络变为真正的可运营、可管理、可计费的可控网络。

    同时,近期IPTV业务的发展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P2P技术作为其实现手段之一进入了人们的视野。P2P技术本身在网络传输层面就解决了网络拥堵、调度不灵活等问题,同时考虑到IPTV业务的特殊性,可以利用P2P技术的内容来源相对广泛、内容分块存储于多个边缘服务器等优势,在IPTV中开展文件交换业务,使使用者可以从在线用户的节目源中获取信息,增强用户交互式娱乐应用的体验。

    事实上,这样的应用还有很多,基于P2P技术可以开展很多新业务,或者将传统业务的性能提升一个层次,提高网络搜索的实时性和广泛性。因此,随着P2P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业务的推动,P2P技术在网络层面以及业务层面都将迎来新的发展。

    IPv6迎来大规模发展

    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从最初为了满足地址空间的不足这一需求而被提出,到现在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扩大地址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了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改善服务质量(QoS)、使安全性有更好的保证等许多目标,为互联网的普及与深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与IPv4相比,IPv6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如简化的IP包头格式、主机地址自动配置、认证和加密以及较强的移动支持能力等,同时它又在移动通信领域克服了MobileIPv4固有的一些缺点,从而成为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重要协议之一。

    近几年,全球范围内IPv6网络得到了极大发展。韩国于今年年中宣布投资10.7亿美元用于建设下一代IPv6网络协议,预计将在2013年之前完成。日本也进行了基于IPv6多播技术的HDTV传输试验,目标是在电视领域实现实用化。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欧盟第七框架暨未来互联网领域合作大会”上,中方表示中国将加大对于IPv6的研究力度,加强与欧洲等国家关于IPv6技术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下一代网络发展。

    我国以IPv6为建设内容的CNGI(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也已取得有标志性的成果,目前覆盖了39个结点,20多个城市,已经成为被普遍认可的全球最大IPv6的CNGI。同时由于CNGI项目的推动,国产IPV6路由器已经在CNGI项目上占了主导地位,这些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此外,信息产业部今年还发布了《跨运营商的IPv4网络与IPv6网络互通技术要求》等39项推荐性通信行业标准,并已于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这将进一步推动IPv6技术的发展。在明年的奥运会上,IPv6也有可能得到使用。

    当然,IPv6并非十全十美、一劳永逸,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IPv6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进步,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需要时间和成本来不断完善。从长远看,IPv6有利于互联网的持续和长久发展。

    IPTV产业化进程加快

    IPTV基于宽带网络,向TV、PC、移动终端等多种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视频业务,是运营商“三网融合”、发展Triplay业务、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利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据2007年12月发布的2007年IPTV产业年度资讯播报显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已经组成了运营中国IPTV产业的队伍。截止到2007年11月底,IPTV用户规模达到114.2万户,IPTV用户增长接近110%。

    IPTV系统体系的发展与网络技术发展密不可分,其涉及的技术内容主要包括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技术、VDN、EPG技术、流媒体技术、网络组播技术等。音视频编解码是IPTV的核心技术,目前IPTV采用的编解码标准主要有MPEG-4、H.264AVS三种,均为第二代信源标准。同第一代信源标准MPEG-2相比,MPEG-4的编码效率是MPEG-2的1.4倍,AVS和H.264相当,都是MPEG-2的两倍以上。

    在大连网通AVS商用局项目建设中,中兴通讯、华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都参与了AVSIPTV项目的系统测试,这是AVS标准在IPTV领域的首次应用,将大大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VS标准产业化进程,同时也将对中国网通IPTV业务的普及产生深远影响。AVS标准作为具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可减少国内企业的专利使用费从而降低成本,为更多用户提供融合创新的多媒体业务。信息产业部和中国网通一直在积极推动AVS标准的产业化进程。

    目前IPTV用户主要集中在上海、河南、浙江、黑龙江四个地方,另外江苏、湖北、广东等17个省份也正在积极筹备IPTV业务,它们将成为2008年IPTV产业新的增长势力。

    相关专题:2007通信产业风云榜

[1]  [2]  [3]  [4]  [5]  [6]  编 辑:赵宇
关键字搜索:通信技术  WiMAX  3G  HSPA  LTE  TD-SCDMA  EDGE  IMS  4G  OTN  智能光  DWDM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