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世界 >> 手机观察 >> 正文
国产手机成败反思
2007年7月11日 10:39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阅读:
作 者:CMP(中国)咨询有限公司 闫成印  

   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手机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众多厂商的关注。在这一市场中,新入局的厂商甚众,出局的厂商也不在少数,即便是全球有名的老厂商也难逃厄运,在此背景下,国产手机厂商更是经历了崛起与下沉的风浪,生存与发展的课题摆在面前。反思国产手机的发展历程,分析国产手机的对策成为大多数国产手机所面临的难题。潜龙在渊,蛰伏待发?还是迷茫彷徨,一蹶不振?这将决定国产手机厂商甚至产业的未来。

    一、5年崛起后的快速下滑

    1.2003年以前的5年:市场份额的崛起

    对于国产手机而言,2003年是一个分水岭。2003年以前,国产手机经历了一个崛起的过程。1997年,东方通信公司成立了中国第一条手机生产流水线,标志着国产手机开始起步。1998年10月,中国第一台国产手机科健KGH-2000型上市,国产手机正式加入市场竞争。1998~2003年期间,国产手机厂商销售量份额从无到有逐年攀升,并用5年的时间迅速占据了55%的市场份额。

    2.2004年开始市场占有率急转直下:面临生死存亡的险境

    2004年以后至今,国产手机则开始蛰伏,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2004年之后,国产手机没有能延续原有的增长势头,在中国手机市场规模逐年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市场份额逐年下滑,到2007年上半年下滑到31%左右。在此过程中,部分厂商已经在竞争中倒下去,熊猫、南方高科、迪比特等一批国产品牌纷纷从手机市场败退,甚至部分日、韩品牌也纷纷撤退出中国市场。截至2007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上已经取得手牌照的手机厂商达到80多个,而现存手机厂商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厂商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其中大部分是国产手机厂商。

    二、国产手机五年崛起的促成因素分析

    1.政策支持与推动是一个宏观因素

    早期政策上的支持对于国产手机的崛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宏观因素。比如,1999年,我国有关部门决定从手机入网费中拨出14亿元人民币支持国产手机产业的发展,国家还成立了4个研发中心,每年把电话初装费的中5%拨给研发中心,在此之前,还从国债中拿出4亿元人民币扶持具备一定技术及经济实力的手机生产企业。此外,从1999年开始,中国已停止审批外商合资、独资的手机生产企业,这样我国政府从资金扶持和政策上重点保护了国产手机产业。

    2.国产手机厂商早期市场定位切合了市场的需求

    1999~2003年的几年是国产手机崛起的时期,这几年恰恰也是中国手机市场快速成长的时期。这一阶段,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市场定位主要还在中、高端市场,而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从成立伊始,大多是从中、低端价位的市场切入,只有少量厂商尝试了高端切入的策略,但最终没有取得成功。由于中、低端价位市场的需求占据了市场主体地位,而国产手机品牌抓住了在中、低端价位手机市场的空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5年期间市场份额的崛起。

    3.渠道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国产手机厂商的崛起

    将手机销售渠道铺设到国际知名品牌主力以外的空白区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比如,波导TCL等手机厂商将手机渠道铺设到三、四级城市甚至于五、六级城市的市场,当时在这里少有国际知名品牌的直接竞争,而这一部分市场的快速成长也让部分国产手机厂商掌握了更多的边缘市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占领城市”的战略对于其早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本土优势成就了国产手机厂商的早期崛起

    由于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更加熟悉本土文化,更加了解本土用户的需求特点,这些对于推出适合于本土用户需求的产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专题:中国移动通信20周年

[1]  [2]  [3]  [4]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手机  市场份额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