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通信 >> 市场动态 >> 正文
昨天,今天,明天
----设计专家看20年移动通信技术
2007年7月10日 14:54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阅读:
作 者:记者倪兰  

    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相结合的方针下,我国的设备制造厂商站了起来。在国家专项行动的支持下,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成功打造了自主创新发展的移动通信产业,培养了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实力的知名企业和自主品牌产品。

     从1987年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广州建成并投入商用开始,中国的公用移动通信事业走上了漫漫的发展之路。我们经历了从模拟通信系统到数字通信系统的大变革,熟悉了GSMCDMAGPRSEDGE通信技术以及2G、2.5G、2.75G等技术时代的概念,提出了我国自己的3G标准TD-SCDMA。20年的技术演进,改变了整个中国社会,也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工作。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技术进步的实际操作者,每一个技术时代都充满他们的身影,他们见证每一个大或小的变化,“20年”不能缺少他们的声音。他们就是移动通信行业的广大工程设计人员。带着找回历史的重任,记者采访了他们中的一些典型代表,听他们畅谈这20年的技术演变。

    技术演进解决频谱利用率的容量问题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是我国通信行业较早的设计院所之一,它于1979年成为正式机构,当时称邮电部北京设计所;1990年成为邮电部北京设计院,是邮电部直属的两个甲级设计院之一。在信息产业部成立后,该院又直属信产部,名称变更为信息产业部北京邮电设计院。2001年该院正式摆脱事业单位身份,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人们熟知的京移通信设计院。记者选择了这个渊源深厚的设计院所,采访了该院章向理院长、张同须副院长以及多位技术专家,请他们代表设计业的人们谈谈这20年的技术情况。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 章向理

    “这20年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过程,更新换代的过程,都是围绕着解决频谱利用率、提高系统容量这条主线进行。”专家告诉记者。

    由于用户数量较少,1G时的网络相对简单,采用的是大区制的技术。当时业界普遍认为只要加大功率、扩大传播范围就可以了。

    从技术上来说,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满足区内、越区及越局自动转接信道的功能,还应具有处理漫游用户呼叫(包括主被叫)的功能。因此移动通信系统不仅需要有一个与公众网之间开放的标准接口,还需要一个开放的开发接口。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固定电话网的,由于各个模拟通信移动网的构成方式有很大差异,所采用的频段和信道带宽难以统一,所以各系统网络间的用户不便漫游,总的容量也受着很大的限制。在1G发展的后期,模拟通信的致命弱点显得越来越突出: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无法与固定网迅速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数字承载业务很难开展;频率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要求;抗干扰、抗电波衰弱等方面较弱,保密性低,易被窃听。这些问题制约着移动通信的前进,不能满足市场的蓬勃需求,于是2G——数字通信应运而生。GSM采用时域多址的方式,在解决频率和时间复用、安全保密性等问题上更进了一步;而CDMA采用码分多址方式,更好地解决了频谱利用率的问题。从2.75G开始,随着对非话音业务的需求增多,大量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开始被采用,新的网络体系架构开始形成并逐步实用,运营商也开始建设大规模的IP网络作为承载。

    专家介绍,从网络设计工作的角度来说,每一代的难度都在增加。1G相对简单,而2G时为了增加网络的容量,需要提高频率的复用度,特别是在密集城区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因此网络设计工作比1G时增加了很多难度,要求更精细。专家也指出,因为3G有更多的多媒体业务和应用,采用的技术也是全新的,因此在算法和话务模型上与之前都有所不同,网络规划和后期的网络优化则更为复杂,未来的3G对网络设计工作的要求会更高。

    相关专题:中国移动通信20周年

[1]  [2]  [3]  [4]  编 辑:赵宇
关键字搜索:移动通信  GSM  TD-SCDMA  B3G  4G  频谱  模拟  蜂窝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