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无数期盼、猜测、质疑以及分析声中,民营资本的一只脚终于跨过电信业的门槛。近日,工信部发放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首批获得牌照的企业确定为11家。从去年1月8日工信部公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到5月1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告》,再到如今首批牌照正式发放,可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民资进入电信业总算跨出决定性的一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实际上,早在2003年,国内就有虚拟运营商进入移动转售业务的尝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政策始终没能落地,如今历经十年沉浮,电信业的大门终于正式开启。可以预见,更富有活力、更灵活的民营资本的加入,将为电信市场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传统电信运营商也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与民营企业实现良性竞合,在业务与经营模式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成为三大运营商必须经受的考验。
民资正式进入电信业
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2003年初步尝试;2005年国务院出台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非公36条”;2010年5月国务院再度出台“新非公36条”;2012年底,国务院加大力度督查“新36条”的落实与推进情况。2013年,民资进入电信业更是成为贯穿全年的热门话题。
2013年年初,《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引发各界热议。2013年1月8日,工信部网站公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细化了民资进入电信业的方式和路径,明确了移动转售企业的进入门槛。同时,《试点方案》还在业务接入质量、号码资源分配以及批发价格等方面都对基础电信运营商做了要求。业内普遍认为,《试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电信重点领域开放的开始,民资进入电信业出现了实质性破冰。
2013年“5•17”世界电信日,工信部一纸公文再掀舆论狂澜。当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告》,正式启动虚拟运营商试点。《通告》规定,拥有移动网络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在发文之日起15日内,在其公司网站的显著位置向社会公开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接洽部门,并明确与转售企业合作的相关事项。同年5月31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在各自的官方网站挂出招募公告,宣布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此后,关于三大运营与民企之间的合作方式、虚拟运营商的进入对电信市场可能带来的影响、进入后可能遭遇的问题与阻碍等都成为坊间议论的热门话题。
工信部《通告》发布后,三大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纷纷展开行动,各自的合作对象也逐渐敲定。据悉,截至去年12月底,已有16家民营企业和中国电信、有14家民营企业与中国联通签订了商业合同,17家民营企业与中国移动达成合作意向。这里面有部分重叠,可能有一家企业跟两家运营商都签了合同或者协议。2013年12月26日,国家工信部正式发放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首批获得牌照的企业包括天音通信等11家,同期发放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批文还详细规定了虚拟运营商开展业务的区域及时间范围。这意味着,民营企业首次进入电信领域。
电信业将演绎新精彩
民营资本的进入,将为国内电信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一方面,民资进入有助盘活电信市场,促使电信业形成更充分、有序的竞争格局。专家认为,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电信领域,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能使投资反映市场真实需求,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从而促进电信业持续健康发展。客观来说,与传统电信运营商相比,民营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无论是在运营机制的灵活度、市场反应的敏捷度还是创新力方面都更胜一筹。因此,民营资本的加入,将有助于电信业细分领域的拓展与创新,为市场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从而有助于扩大电信市场规模,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同时,更多元的竞争主体,也可以让一直以来被冠以“垄断”帽子的电信业沉冤得雪。
另一方面,从普通消费者层面而言,虚拟运营商进入电信市场,将带来更丰富的个性化产品以及更高质量的服务。实际上在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发放前,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间的合作就已展开,并初现成效。2013年 7月30日,广东联通和腾讯联合发布 “微信沃卡”,开创了运营商与OTT业务合作的先河;2013年8月19日,中电信与网易合推出的易信,实现了跨网通信、跨网语音留言等功能,成为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又一典范;2013年8月20日,广东电信推出了微信+微博专属流量卡……
不难预见,民资真正进入电信业后,将与三大运营商一起为用户带来更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和服务手段,也让电信业的竞争格局、商业业态更精彩。另外,民资进入还有助于提高电信市场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增加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透明度,减少电信运营成本,促进资费不断降低,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优惠。
运营商机会与挑战共存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虚拟运营商的进入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民资的进入,不仅对整个电信市场格局影响重大,对传统运营商的发展也不无裨益。当下,运营商传统的语音、短信等业务受到OTT业务的严重冲击,转型已成必然。工信部最新统计显示,2013年1-11月份,受OTT应用的强烈冲击,移动话音通话量增速进一步趋缓,短信业务量加速下滑。其中,移动电话去话时长同比增长5.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仅增长1.6%,其中点对点短信同比下滑12.9%,户均点对点短信量同比下降14.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完成11.86亿G,同比增长70.6%,创2009年以来增速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30.5个百分点,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36.5M,同比增长48.1%。如此形势下,运营商如再不转型经营模式,将面临深度管道化危机。而民资一旦进入电信业,运营商则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与互联网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在增值业务方面实现较大的突破与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驱动自身转型,改善行业形象。
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专家分析认为,由于电信业技术、资金等方面准入门槛较高,民营资本又缺乏相应的运营经验,因此短期内不会对三大运营商的基础业务带来太大的影响。然而,从长远来看,运营商仍将面临多方面冲击:首先,虚拟运营商的加入,将不断拉低电信业资费水平,运营商的收入与盈利将受到影响;其次,虚拟运营商在增值业务方面更富有经验与创新力,因此未来很可能在细分领域超越传统运营商;第三,民资变成“准实体运营商”后,角色将不再仅限于“虚拟运营商”,甚至将逐步由“虚”转“实”,逐步参与通信基础设施及网络建设,弱化运营商的管道优势甚至产业链掌控能力。
当然,虚拟运营商本身也面临着“玻璃门”、“弹簧门”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优势、在电信业细分领域有所作为,很可能沦为传统电信运营商手下的“二道贩子”。
虚拟运营商与运营商的竞合策略,考验着双方乃至监管方的智慧。民资与运营商一起演绎的电信大戏幕布已拉开,我们静观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