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思科失去垄断地位,这个说法不公平——实际上从好几年以前,无论在运营商市场还是企业网市场,思科的市场份额都不再是一家独大,例如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企业路由器市场、企业无线市场等,都是另外一家美资公司——华三(H3C)占居最多市场份额。
华为和思科之所以成为了中美信息科技战的“代言人”,一方面是这两个企业在品牌上比较对等,都是全球超一流的高科技企业,另一方面还是华为的实力使然——这么多年,中国科技界真正实现了国际化、真正做到了全球领先、真正彰显了中国力量的企业,也就只有一个华为,这的确会让美国企业在心理上不适应、不舒服、不接受。而这两点,就会让舆论找到存在感和兴奋感,对华为、思科两个词保持高度敏感,进而会由点及面大做文章渲染出碟影重重你死我活的狼烟味道。
高层的锋芒与理性
2010年,任正非曾经放话“在云平台上我们要用不太长的时间赶上、超越思科,在云业务上我们要追赶谷歌。”这种激烈的态度,钱伯斯也经常在公开场合毫不客气地表露。就在今年5月份的一次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钱伯斯表示,到2018年华为将不再在思科的竞争对手之列,言外之意当然是华为被思科打败了。
在锋芒毕露的同时,两家企业又都保持着足够的理性和耐心。去年冬天,思科董事会主席钱伯斯谈到中国市场挑战时说:“在中国我们要应对挑战,要专注于市场转型。有时会容易一些,就像三四年前那样;有时这会非常困难,就像现在这样。但我们会坚持初衷。中国今天占我们业务总额不到5%,从现在起,在七八年后它应当是占到10~15%。我们在中国也一直推动巨大的创新。这是一个双赢局面。虽然我不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但在这件事情上我是非常有耐心的。”
实际上,相比思科中国的压力,华为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则是十年前那场诉讼案的直接结果之一。这样说来,思科在中国其实比华为在美国要幸运很多。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对进入美国市场,表达了更多的耐心:“我们不着急,我们有耐心、有信心,相信十年之后会是不同的景象。”任正非在最近的一次内部讲话中也提到:“总有一天我们会反攻进入美国的,什么叫潇洒走一回?光荣去走进美国。”
到那个时候,恐怕这两家之间的战争才会真正白热化。要知道,思科近一半的收入来自美国本土市场。从业务角度去看,思科的万物互联战略更关注行业垂直能力,而华为围绕管道战略的运营商基础网络以及终端业务并不与之正面竞争。在IT市场,思科着力发展UCS这样的集成平台,而华为则将存储定位战略产品,因此双方未来拼杀的焦点,依然集中在IP领域。
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高度,显然值得那些指责思科中国员工是“买办”的华为员工认真学习。“华为和思科还不一样。思科要比我们先进。全世界走向ATM技术模式时,唯有思科走的是IP模式。结果我们全部都走错了,就思科走对了。我们现在还创建不到这么高水平,因为我们还是走向IP的路上,在这条路上的创造能力还不如思科。” 2013年11月,任正非在巴黎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说了这样一番话。
最大的敌人是时代和自己
2013年末,任正非在华为干部大会上说,“这个时代前进得太快了,若我们自满自足,只要停留三个月,就会注定会从历史上被抹掉。”
他道出的是当前这个时代的竞争特点——变化速度,是这个时代每一个企业最大的敌人。无独有偶,上个月钱伯斯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他说:“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将成为该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事物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变化,如果不改变,不管你现在有多强大,你就会落后。”
为什么很多大公司在面临战略转折点,在行业发生变革的时候被淘汰掉了?“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不够聪明、没有钱,恰恰是因为他们在转折面前,已有的成功往往会变成他们特别大的包袱,甚至已有的经验会束缚他们的思路。所以,我说死去的恐龙不是死在对手的手里,是死在自己的手里。”中国互联网领域颇有争议的人物周鸿祎在谈到竞争时曾说了这样一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