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猎豹移动CEO傅盛的话说,Facebook出价的逻辑不是资产、收入、用户,而是自己被颠覆的可能性。“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成本,从自身和未来的发展来说,Facebook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实则是加强自身优势,特别是在大鳄的核心领域,一旦出现被创业者领先的机会,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能用资金解决时间壁垒,再贵也值得。”而此前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在线照片共享服务商Instagram,也同样遵循着类似的逻辑。
而苹果专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及软硬件一体化,虽然在并购规模上相对靠后,但其每项收购都透出最深的谋略。苹果在2008年收购了芯片设计厂商PA Semi,使其自主芯片设计能力得以大幅提升,甚至可与高通抗衡。此后苹果还收购了人工智能公司Siri Inc、指纹识别公司AuthenTec等,通过对并购来的技术进行融合和再创新,大大提升了苹果的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软硬一体化的生态系统。
另一大巨头亚马逊则围绕电子商务及周边进行拓展,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无人机等,现有的并购主要涉及触屏技术屏技术(并购Touchoo)、电子商务(并购Zappos、Quidsi)、视频流(并购Lovefilm)、机器人技术(并购Kiva Systems)。近日,亚马逊还透露出了对支付的重视,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将成为亚马逊重点关注和投资的领域。
商业化背后造梦未来
在IT评论人士洪波看来,国际互联网巨头的眼光要比国内BAT长远得多,“他们通常会提前对未来技术进行大量储备,待时机一到便可攻占领地。”
“国外互联网巨头对未来各有志向,竞争较为差异化。相比而言,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同质化竞争严峻,大家都在盯着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公司,火药味很浓。”张毅表示,这主要跟国内的环境有关,资本市场和法律环境并不鼓励创新,导致巨头们拼命收购以巩固自己的市场,而非站在创新的角度。
事实证明,国际互联网巨头的目光已经远远超越了智能手机的范畴,他们纷纷抢着押注未来技术。
一些目前看上去大手笔投入并且很难真正商业化的“疯狂”项目,多数被谷歌列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登月计划”(项目代号)中,例如无人驾驶汽车、热气球WiFi、离岸风力发电站甚至太空采矿业务等,由Google X部门负责。
不过,差异化的竞争中,也不免遭遇“撞衫”。
谷歌收购无人机研制公司泰坦航空就是一例。按照计划,谷歌一方面将借助Titan的航空技术收集图像数据,另一方面,则是复制此前热气球传播无线网络的模式,借无人机把网络信号覆盖至更为偏远的地区。谷歌在收购声明中称:“在成功制造后,这款设备将搭载可以提供7千瓦左右电量的3000块太阳能面板。这种飞行器可以飞上云层持续接受阳光照射。预计产品将在明年完工。”
这起交易中,谷歌和Facebook短兵相接,谷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没能买下泰坦航空的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随即宣布,公司的一个团队正与英国的无人机公司Ascenta合作,开发可以改善全球互联网连接的无人机项目。
而早在2013年,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就表示了对无人机送货的期待。近日,贝索斯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网站上发布致股东信,称Prime Air(亚马逊计划的空中送货服务)团队正在测试第五、六代送货无人机,并设计研发第七代和第八代。
为何互联网公司纷纷押注无人机技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希望借助这种手段,将世界连接起来,进而带来更多的用户。
就在不久前,Facebook还以26亿美元拿下了虚拟现实设备公司Oculus VR。用扎克伯格的话来说,“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用作人们沟通连接的主流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