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 >> 正文
 
英特尔加速移动化:打出安全牌
http://www.cww.net.cn   2013年6月3日 10:12    

“告别旧时代的电脑体验”,如超级本广告词一样,英特尔在5月16日,告别了旧时代的CEO。

在颇为棘手的巨人转型之下,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退休了,继任者可谓任重道远。最终,一如既往地拒绝空降,英特尔从内部选出COO布莱恩·科再奇(BrianKrzanich)为新任CEO。一场抉择之下,董事会打出了安全牌。

这似乎并不够振奋人心,这会是一位颠覆PC商业逻辑,重塑移动产业的人物吗?在过去30年中,科再奇在英特尔的履历表,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不在移动芯片,而是对制造和供应链的改革经验。

PC时代,英特尔赖以生存的生态链上,聚集着全球100多个国家1万多家供应商,包括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和服务。移动互联时代,60%的产品应用转移到PC之外,更需要一条高效运转的供应链,集结这些覆盖全球的制造大军。也许,正是科再奇被选中的原因。

其实,在英特尔以笔记本和平板电脑二合一等产品改写PC时,从传统OEM中反馈的声音是信心不足、甚至是颇为痛苦的。对于传统生产线,这是一次彻底的改造,同样,转型移动互联领域,在SOC架构下的晶圆生产线,如何消解各方分歧,势必将考验作为供应链专家的新CEO。

科再奇受到的赞誉中,包括以开放的态度和方式解决问题,将元器件生产时间缩短一半,从接收订单到出货的时间也减少一半。

可见,未来英特尔的改革似乎不必是大刀破斧的,但是,英特尔对新产业链的响应速度以及引领合作伙伴的前景却值得期待。

进攻利润高地

一场自上而下的变化,才刚刚上演;在中国,作为战略转型的缩影,英特尔也有一些微妙变化。

与以往不同,今年IDF传递出不同的信号。英特尔在中国似乎不再强调以芯片硬件发布为主角,取而代之的战略关键词中,包括智能生活、智能医疗、智能交通和智能教育。

最为明显的是,2013年英特尔中国将战略定位在助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之上。其中,暗含一条商业路径是:信息化是英特尔的核心业务,未来,这些技术和产品将更大程度服务于“四化”,比如,在创新性经济的探索中,抓住传统产业升级机会,搭上中国智慧城市这班车。为此,英特尔已经将千万元投入全球首个云计算创新中心的一期工程。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叙对《英才》记者称:英特尔并不是要转型成为IT服务商,拔高战略不是做秀,而是产业正在转型。如果不关注国策,不能在政府投入的领域中找到发展机遇,就真的没有发展机会了。

回顾英特尔进入中国28年历程,在PC普及期,它无疑是最抢眼的冲浪者;可是,今天智能终端已经发生巨变。对比之下,PC出货量在全球每年4亿—5亿,在中国,仅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即可达4亿以上。产品形态的变化,与规模化上量的速度一样惊人。不过,英特尔并没有自己做智能手机,而是寄望将“计算”这一核心竞争力,释放于无处不在的移动应用之中。从利润空间上看,服务器芯片和手机芯片无法相提并论,在云计算、物联网乃至智慧城市的驱动之下,英特尔势必要向利润高地发起进攻。

“不同产品形态的利润空间并不一样。在量与利润上,永远要平衡,最后厂商都会落实到产品形态上。”杨叙解读称:战略的核心是嵌入式计算无处不在,计算在移动,英特尔原来为PC提供计算能力,未来是为智能手机等端到端的各种应用提供计算能力。

[1]  [2]  
关注通信世界网微信“cww-weixin”,赢TD手机!
来源:新浪科技   编 辑:王熙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英特尔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