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互联网 >> 正文
 
中国商务社交网络死亡观察:水土不服 干瘪内容
http://www.cww.net.cn   2013年4月28日 09:14    

费孝通先生曾经在《乡土中国》中对此就做过很生动的比喻。西方社会的关系结构,就像是一麻袋土豆,虽然在一起,但是相互独立,不看重关系的亲疏远近。而中国社会的关系结构,就像是在一湖清水中投入一个石子,形成一个由内及外的同心圆。人们会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展现和表达自我,以不同的交易法则和关系不同的人去交往,如果资源需求者期望资源支配者依靠“人情法则”将自己手中的资源作有利于自己的分配,那么他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将资源需求者套在与自己有关的角色关系当中,以混合型的关系和对方保持往来。

在中国,往往“认亲家”“拉关系”“攀熟人”这样的交往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基本上都是透过角色套系的作用,和原本没有关系的人建立起关系。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除了有职业的关系外,还有朋友关系,甚至伦理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像西方那样LinkedIn 模式“让生活的归生活,让工作的归工作”在中国就没有办法行得通。

LinkedIn 这种模式是西方社会“公平法则”影响下的产物,“公平法则”正好是用来规避“人情法则”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按照公平法则,要在包含各种不同人际关系的团体中建立起一套清晰的社会互动规则,比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这种法则下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则没有那么多的感情因素在内。尽管中国的公司也都逐渐建立起了这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并不像西方企业那样的彻底,在“公平法则”的背后,依旧有数不清的“人情法则”在背后维持表面的公平和和谐。

中国缺少独立商务社交模式

所以这就能解释,尽管为什么在中国,人们尽管对职业社交的需求非常强烈,却不能够形成像LinkedIn 这样非常有西方色彩的社交网络,即便在Facebook称霸社交网络的同时,LinkedIn 能够分一杯羹的缘故。在中国,商务社交总是与生活交缠在一起的,即便是有求于人或者有利益之间的交换,往往不会用很直接的方式直接进行,而是“曲线救国”,比如中国独有的餐桌文化,酒文化,利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反而更容易办成事情。中国线下的商务社交充斥着的非理性和非契约,与拿到台面上来看的严肃的商务社交网络格格不入。

在中国,最成功的商务社交网络实际上是微信、微博、人人网这样的普通社交网络,因为这些社交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是复杂的,你不能很清楚地将“人人网”和“经纬网”分开,不能把“微博”和“微人脉”分开,尽管经纬网和微人脉是独立存在的,但用户已经默认把它们并入到了人人网和微博当中。

这也很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即便有人人网这样庞大的社交网络为基础,也不能盘活经纬网建立商务社交网络的梦想,而人人公司也没有办法剥离出人人网用户中的“商务社交层面”,从而移植到经纬网方面来。因为经纬网所承担的角色已经在人人网内部深深扎根,并与“人情社交”紧紧纠缠起来。另外也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像天际网、若邻网这样的职业社交网络半死不活的原因,脱离了普通社交层面的职业社交网络是无法存在下去的。

所以说尽管中国的投资人和正在做商务社交网络的人也明白了因为人文环境的不同而导致了商业模式的不同,尽管也明白了LinkedIn 无法直接复制,但是如果不能看到中国的商务社交无法真正独立的情况下,依旧是在瞎扑腾的。

干瘪的商务社交网络

干瘪的内容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社群总监陈雪频一阵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商务社交网络的又一个问题:在美国,人们已经习惯用商务社交网络来交友和找工作,而且大家都乐于“奉献”;而在中国,人们对商务社交网络的利用习惯还远未成熟,而且功利性较强,导致用户的主动参与程度远不及美国。另外,由于大多数商务社交网站都主打web2.0 的特色,因此主要内容依赖于用户自己产生,而且依赖于用户自己去发现其真实价值,秉承着“投入越多,收益越多”的逻辑。但这对用户要求较高,中国大多数网民往往没有这样的耐心。

[1]  [2]  [3]  [4]  
关注通信世界网微信“cww-weixin”,赢TD手机!
来源:TECH2IO创见   编 辑:葛逊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社交网络  天际网  重复扩张  Facebook  商务人士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