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要闻 >> 正文
 
院士谈美国打击华为:中国亟需安全审查机构
http://www.cww.net.cn   2012年10月25日 15:07    

企业市场攻防战

和解18个月后,2005年12月的某一天,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接待了来访的思科CEO钱伯斯。对于这位竞争对手,华为给予了最高规格的接待,一向着装随意的任正非当天穿戴规整。在深圳坂田的华为总部会议室里,两个人纵声大笑着,第一次把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在这次破冰之旅中,双方就IT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度探讨。此间,对于华为与3Com 的合资公司华三,是否有可能出售给思科的死敌——全球第二大路由器制造商Juniper,以及华为与思科未来是否可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等多个话题,这两个曾经对簿公堂的夙敌也认真地交换了意见。

彼时,华为与3Com 的合资公司华三,已经对思科产生了切实的冲击,这也是华为第一次大规模进入企业网。

数据通信产品市场,分为企业市场和运营商市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建立企业内部的通信网络,这个市场的容量甚至高于运营商的采购量,从运营商走向企业市场是华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2000年后全球电信寒冬降临时,思科和IBM受到的影响最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不仅面向全球市场,而且还是面向所有企业的市场。这让已经意识到华为客户群单一的任正非决定,继续拓展国际电信市场的同时,也开始加大企业级产品市场的开拓。2003年3月,华为成立了企业网事业部,任命当时负责宏观产权的常务副总裁郑宝用负责企业网络市场开拓。

与运营商市场的高度集中不同,企业市场用户多而分散,华为开始尝试与著名企业合作的方式来迅速获得分销优势。早在2003年3月20日,思科诉华为案即将开庭前夕,华为与昔日企业设备巨头美国3Com就共同宣布将组建合资企业。当年11月,合资公司华为3Com(华为内部员工称之为“华三”)正式成立,华为几乎将全部面向企业的产品和资产都注入进去,并将企业市场全部让给3Com 在全球去运作,而华为自己的重点仍放在运营商市场。

根据协议,在中国和日本市场上将以合资企业的品牌销售产品,而在中国和日本之外的市场以3Com的品牌销售合资企业的产品。合资企业既可以销售华为以前开发的并且已经转入合资企业的网络产品,也可以依据合资企业与3Com达成的OEM协议销售3Com现行产品线中的产品。

合资公司华三,在总裁郑树生、全球营销总裁吴敬传等“老华为人”的率领下,成为思科在中国市场上的劲敌。2005年华三在国内数据通信新建市场上的占有率已经跃居第一,而2006年在整体市场上的份额也已经逼近思科,直接导致业绩不佳的思科中国区总裁杜家滨“下课”,这也使得思科无法集中精力于华为更看重的电信运营商市场。

华三的成功使得股东之一美国3Com公司欲罢不能,最终在2007年3月以8.8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华为持有的49%股份,华为3Com也正式更名为华三通信(H3C),这也使得华为失去了在企业网市场上最关键的棋子。此后,华为试图联合私募基金反过来收购3Com,以便重新将H3C纳入旗下,但是遭到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反对。

对于已经在电信运营商市场上排名第二、占据了20%以上份额的华为来说,下一个重量级的市场只能是企业网。2008年6月,收购3Com失败的华为,又将自己的存储和安全产品线拆出来,与赛门铁克成立了合资公司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华赛”),再次进军企业网市场。

与此同时,华为内部始终没有放弃企业网产品的研发,研发团队开发了一些能够用在企业网的数据通信产品,运营商试用之后反响不错。2009年年初,华为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项目部,专门研究进军企业市场的战略,并决定由华为人自己做。

由于与3Com签署有竞业禁止协议,再加上3Com过去给了华为很大帮助,任正非一时下不了决心与3Com正面冲突。2009年12月,惠普收购3Com打破了这个僵局,进军企业市场的最后障碍就此清除,华为马上推出了自己的数通产品,并全面停止了对华三路由器的OEM(即代工生产)。

2009年之后,华为加速向企业市场拓展。2011年,华为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思路,从电信市场向企业级、消费者市场拓展,并重新组建了企业业务BG(业务集团),全面进入企业基础网络、统一通信与协作、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以及企业信息安全领域。2011年11月14日,华为以5.3亿美元收购赛门铁克持有的华赛49%股份,从而完全持有华赛100%股权。

于是,在思科的核心市场上,这对夙敌再次狭路相逢。思科仍位居企业市场第一,但在某些主要产品领域的份额已经从60%下滑到50%以下。在企业级高端市场,思科面临着来自Juniper、华为以及惠普的竞争;在低端产品领域,同样面临戴尔和华为等公司的竞争压力。在所有的竞争对手中,来自华为的挑战最大,这让思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此消彼长又十年

2003年那场知识产权诉讼之后,华为依靠自主研发,多产品多领域齐头并进,与思科在电信网络产品市场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如今,当华为重新在企业市场上向思科发起正面挑战时,华为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及在专利方面的成果,也给思科造成了空前压力。

2011年,华为申请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数量为1831项,排名第三。截至2011年底,华为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达47322件,授权23522件,其中国外专利10978件,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授权专利5415件,PCT申请10650件。

而思科此时的专利数量,已经不在全球前100名内,即使在美国国内的公司排名中,思科也从2009年时第18位下降到去年的第22位。

“思科十年前用知识产权来打华为,华为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在国际专利上就超过了思科,现在华为的研发人员超过了思科的所有员工。”博客网创始人、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十年前就关注了那场知识产权之争,也很清楚双方十年间的此消彼长。他认为,华为在产品的很多创新方面已经超过了思科,他在《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思科通过创新已经没法和华为公平竞争了,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已经没办法和华为竞争了。”

不仅是专利和创新能力已经改变,华为也用远超对手的成长速度拉近了与对方的距离。十年来,华为的销售收入增长7倍,员工数增长10倍;而思科十年来销售收入仅增长1倍,员工数也仅增长1倍,而思科的市值也跌破千亿美元,仅为高峰期的五分之一左右。

“如果说十年前华为只是思科的潜在对手,现在两家基本上是旗鼓相当。”方兴东认为,虽然华为在企业市场这一块还是不能与思科比,但是华为的技术和产品已经完全具备冲击市场的能力,“华为这种势头,如果在美国能够扎进去的话,思科的领导地位很快就会丧失。”

事实上,这些年思科一直把华为当作最可怕的对手,即使在公开场合也对此直言不讳。早在2007年4月,谈到竞争对手时,钱伯斯就将华为与谷歌、微软和阿尔卡特并列。2010年3月,钱伯斯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关于竞争对手的问题,他依然回答是华为,并连续强调三遍。2012年4月,钱伯斯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称华为是比HP、Juniper更大的竞争对手,并指责华为“不按规则出牌,剽窃知识产权,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

就在钱伯斯不断强调华为是其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时,思科却深陷利润下滑的泥沼。2011年2月9日,思科财报表明,该公司的毛利率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呈现萎缩。2011财年第二季度的业绩报告显示,思科净利润下挫18%;同期,与思科核心业务相竞争的瞻博网络,净利润同比增长31%。2011年,思科不得已裁员6500人,减少了每年10亿美元的支出。今年7月23日,思科再次裁员1300人。

在方兴东看来,思科2009年以来的收入大幅度下滑,主要是因为战略上走了弯路。“思科这些年最大的转变就是怎么跟进互联网,他想进入互联网服务,过去几年在互联网的服务和消费领域里面,信誓旦旦要跟别人竞争,但是几年下来花了很多钱却没有什么突破,反而在原来领域的创新方面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方兴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几年美国出现很多高科技公司,但思科却明显进入一个向下走的阶段,没有跟上产业的更新换代。”

然而,十年前那个还够不上思科对手级别的中国公司华为,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达1027亿元(约合162亿美元),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销售额第一的电信设备制造商,成为思科眼下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当年那个一心想博得北美市场欢心的华为,去年在这个市场上收获了13亿美金,而2010年只有7.6亿美元。当下欧美各国正在大力推进的新—代无线通信技术LTE中,华为持有15%以上的基本专利,华为通过低价策略打入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领域后,也将直接威胁到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思科。

北美市场是思科的战略重镇,为思科贡献了60%的收入。如今,这个雄心勃勃的中国对手试图破门而入,思科又将如何应对?这两个宿敌间的十年战争正在延续,过程与结果均令外界备加关注。(实习生马爱利对本文亦有贡献)

在华为的国际化征途中,美国是最后一块高地,也是最难攻克的一个关键市场。为此,华为在各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依然遇到这个市场的重重壁垒

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发布不到一小时,华为立刻发表回应声明,报告运用了很多谣言和揣测来证明那些根本不存在的指控,且未能提供明确的信息来证明委员会的担忧是合理的,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一切活动和努力似乎都指向一个事先已确定的结果,而华为一直“只是被深深地误解”。

而从华为的反应中也可以看到,调查报告结果虽然令其失望,但并不能改变其继续攻克美国市场的决心。与此同时,已经有越来越多像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正在前赴后继地奔赴海外,试图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安身立命之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 者:张君荣编 辑:赵宇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64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华为  谷歌  安全  LTE  EWA  风电设备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