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联通品牌体系须因时而变 3G品牌应独立
2009年3月30日 08:32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工业与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 毛骏

    尽管重组和3G牌照发放后,中国联通的业务特征得到了张显,但是品牌特色依旧不显著,面对全业务竞争的运营环境,亟需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

    昨天:具有显著个人用户特征的移动业务品牌





    与其它两家竞争对手相比,中国联通的品牌建设之路要波折得多。先是顺应新发展目标更换企业品牌,后又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建立移动业务品牌体系。

    2006年中国联通确立新的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全面更新企业品牌形象,从色彩设计上引入全新理念,主色一改传统的电信蓝为明亮的中国红,重新给企业品牌赋予了内涵。“红色中国结”新标志推出后,中国联通着力推行新的品牌战略,塑造“让一切自由连通”的公司整体品牌新形象,加快客户、业务、服务品牌的整合进程,逐步形成“4+2+1”的移动业务品牌体系:4个客户品牌“世界风”、“新势力”、“如意通”、“新时空”,2个业务品牌“联通无限”、“联通商务”和1个服务品牌“联通10010”。客户品牌中“世界风”面向中高端用户、“如意通”面向中低端用户、“新势力”面向年轻客户,这三个品牌都为G网的用户品牌,“新时空”面向集团客户是C网的用户品牌;业务品牌中“联通无限”为新时空CDMA无线数据业务品牌、“联通商务”为固定数据业务品牌;服务品牌“联通10010”涵盖了所有服务相关的渠道和项目。从整个品牌架构来看,受到这个时期中国联通经营业务主要是移动通信业务的影响,其品牌体系具有很深的移动业务烙印。

    在这一时期,中国联通基本上建立起了以用户价值分层为基础的个人用户品牌和以固定或移动属性区分的业务品牌,但是受困于固网业务不强的现实,业务的融合性相对较差,知名的融合业务品牌还没有出现。

    今天:拥有体现家庭通信需求的FMC融合品牌

    重组后的新联通品牌体系中,与CDMA相关的“新时空”用户品牌及其业务品牌随着C网的出售也一并剥离了,同时增加了原网通的2个品牌,一个是用户品牌“亲情1+”,另一个是业务品牌“电话导航”。

    从现有的品牌体系来看,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拥有了面向家庭通信市场的用户品牌——“亲情1+”,“亲情1+”通过套餐的形式将固定电话、宽带和G网移动业务以及增值服务等通信产品进行组合,来满足家庭各方面的通信需求。“亲情1+”经过原网通多年的经营,已经在北方十省市全面开通,用户增长迅速,在重组之前“亲情1+”品牌下已拥有300多万用户,涉及产品终端上千万部,在家庭通信市场积累下来了相当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联通接手后,将其原套餐中的小灵通元素升级为真正的移动通信元素,这使“亲情1+”品牌为满足亲情沟通需要这一核心理念,在业务元素升级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彰显。

    尽管从“亲情1+”目前的业务形式来看,还处于FMC融合过程中最初级的营销融合阶段,固定、宽带、移动终端各自独立,通过账单将现有固定、宽带、移动业务捆绑。但是“亲情1+”品牌的延续升级为中国联通在家庭用户市场对阵中国电信的“我的e家”和中国移动即将推出的家庭服务计划品牌,展开家庭用户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尽管如此,与竞争对手相比,应对全业务竞争和3G运营,中国联通的品牌体系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明天:打造3G品牌和面向企业市场的融合品牌

    面对全业务竞争,联通已经在两个重要的消费市场——个人用户市场和家庭用户市场建立起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但在企业用户市场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这成为了中国联通全面开展全业务竞争的明显软肋。

    企业客户品牌不可或缺

    从国外通信运营商的经营经验来看,成功的全业务通信运营商在其品牌体系中都不会缺少特点鲜明的企业用户品牌,通过品牌的力量将运营商的业务能力与企业用户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以法国电信为例,在Orange的统一品牌体系下,法国电信推出了面向企业用户的OBS品牌(OrangeBusinessServices),将融合了固网、移动通信、电信服务以及IT应用等信息通信服务以统一的品牌、体系化的产品系列的形式提供给企业用户,让企业客户体验并使用到满足其经营需要、简单易用的商业通信服务产品。

    鉴于此,与网通合并后,联通在企业用户市场上完全具备了提供统一通信的能力,如何把这种能力转变为市场的胜势,建立企业用户品牌尤其重要。联通建立企业用户品牌可以针对企业希望透过单一服务供应商满足他们各方面的应用需求的特点,积极整合现有的固定和移动通信业务,针对企业客户的信息通信需求以业务包或产品包的形式设计产品,梳理形成企业通信产品序列,然后把产品序列的业务特点抽象出来,形成企业用户品牌标识,直观的将业务特点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展现给客户。

    3G品牌宜独立运营

    对于即将推出的3G品牌,中国联通要充分考虑到WCDMA技术、业务、产业链、国外3G品牌的运营经验以及我国处于3G运营初期的现实,有步骤地分阶段实施3G品牌策略。

    从亚太地区通信运营商的运营数据来看,3G服务推出后,移动用户市场的竞争主要来自3G与2G/2.5G的竞争,3G用户的发展主要来自于2G/2.5G用户的迁移。数据显示,2004年到2007年,亚太地区3G用户净增用户数增长了27%,同期GSM净增用户数为-23%,每季度2G用户向3G迁移的平均速度为3%,而且速度还有加大的趋势。像中国香港这样的3G普及率较高的地区,3G对2G的替代效应更加明显,中国香港地区2G流失率在9-11%/季度,3G用户增长率在6-9%/季度。可见,联通3G品牌的定位要与现有GSM品牌有明显的区隔,才能有利于3G/2G业务的协调发展。

    另外,从国际上3G品牌的运营经验来看,3G品牌往往被打造成一个全新品牌来运营,3G品牌单独运营是国外运营商主流的品牌运作策略。例如,NTTdocomo的3G品牌“FOMA”、和黄的“3”、SKT的“June”、KTF的“Fimm”都是相关运营商开展3G运营后,建立的全新3G品牌。这个经验中国联通可以借鉴。采取这种策略,中国联通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基于3G用户的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对3G市场进行精确运营,提供区别于2G/2.5G的差异化通信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回避万一3G品牌运营不利可能会对原有2G品牌运营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毕竟3G对于中国通信市场来说还是一种新引入市场的新事物,独立品牌有利于分散风险。事实上,3G品牌独立运营的策略竞争对手已经开始实施,中国移动推出的独立3G品牌“G3”或多或少也是出于之前所说的考虑,毕竟TD从目前市场反应来看还存在不少的不确定性。可见,独立运作3G品牌已经成为国内运营商首选的方式。

[1]  [2]  编 辑:高娟
关键字搜索:联通  3G品牌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