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张东生
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自2008年下半年来,对外贸易的下滑使得运输物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国际空运和海运的货运量在11月分别比2007年同期分别下降了7%和14%。国内方面,包括铁路、水路、公路和空运所有运输形式的货运量增长率均无一例外地也开始大幅下降。相应地,因为经济放缓而出现的运力过剩,几乎迫使所有运输物流的相关领域出现了降价风潮。目前仓储企业的毛利率已降至3%—5%,运输企业只有1%—3%。
降价就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据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王佐透露,目前已有超过四成的物流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部分地区中小物流企业开始退出物流市场。
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在经济发生波动,增长率下降的状况下,尤其是在市场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向时,最先支撑不住的,就是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型企业。
物流企业为什么开始支撑不住?让我们探讨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行业特点因素:物流患了服务行业的通病——“客户群流感”。
由于物流行业属于服务行业,所以受用户的行业状况的影响也会比较大,基本上可以说,当物流行业的客户群得了感冒,那么物流企业也会立刻被传染,可谓是“用户兴,则物流业兴,用户疲软,则物流行业疲软”。众所周知,自2007年起,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中国南方制造业就已因欧美的金融危机而大量倒闭,这些物流行业的主要“大宗客户”的倒闭,致使物流行业尤其是海运行业受到剧烈震荡。中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广东,这些企业群体式倒闭,致使其相关的一系列供应链和服务链发生连锁反应。制造行业是物流行业的主要客户群体,物流更是制造行业的第一链条,所以物流行业随着制造行业的波动发生震荡是其必然趋向。其发展态势,即便是全球货轮行业巨头马士基的广州分公司也难以幸免,何况是中小型物流企业。
如何摆脱行业宿命?相信每个企业家都在思考或是正在改革进行中。
第二, 宏观因素:国内,政府进行经济转型调整;国外,金融危机催化导致。
近几年政府有意在把国家经济从“生产制造型经济”向“知识密集型”缓慢转型,但物流企业的制造业客户却未能快速转型。中国不可能永远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政府在几年前即早已采取政策限制生产含量相对偏低的产品出口,并不断加强加快。2007年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各项关税调整是“为进一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促进节能降耗,鼓励原材料进口”。内部的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加上外部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催化了大量竞争力不强,高耗能低附加价值的生产企业倒闭。
近2年,广东一带的类似企业成千上万的倒闭,致使其物流服务链也发生严重震荡。
市场中留下的企业都是精锐,此时国家又采取了扶持和保护政策,对重要行业进行了出口退税乃至是振兴扶持。
第三, 直接因素:中小物流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弱。
流动资金少,但每天汽车、火车、轮船、人员工资、物业租赁都需要大笔流动支出,一旦资金断流,则其命休矣!
客户企业倒闭,或是客户转而选择其他价格更低或服务更好的物流服务商,小企业本身客户不多,在无业务的情况下,资金又有限,则企业经营风险陡然升到“致命”高度,无力应对的企业自然消亡。
以上原因较为显而易见,笔者在此不再多做赘述。
那么,物流行业现今何去何从?笔者将分别从价值链与竞争力再造、服务创新、信息化、市场时机的获取、物流行业振兴的规范要求等5个角度来对其进行试阐述,其中还将向您推荐一条捷径来提升企业竞争力,最后举出相应的范例来供大家参考。
1、重整价值链,加强竞争力是物流企业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服务是无形的。由于服务的随时可变和不可捉摸,使服务型企业对其掌控的难度加强。但与此矛盾的是,企业管理的最大挑战即是化无形为有形,变不可测为可测,使企业经营和运营风险尽量可控。
正因为此,哈佛商学院Heskett等学者将服务型企业的价值链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2个部分。内部链条包括:员工的能力、满意度、忠诚度及其生产率,企业外部链条包括:顾客忠诚度、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得产品与服务的价值。这两者相互作用,共生共灭,需要一并提升方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额。
儒家所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与物流企业价值链的内外兼修正能形成绝妙的契合!修身,提升员工个人素质与能力;齐家,理顺企业各级关系,内部完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忠诚度和满意度,使得企业内部团结一心;治国,通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生产率的提升,使企业自身在行业中具备强劲的竞争力;平天下,赢得客户的信任、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在物流行业中的地位与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从具体操作角度,对于企业内部,企业对于内部链条的掌控和提升,在于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与能力(操作能力、理解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处理客户抱怨能力等)、提升其对企业待遇、文化氛围的满意度、对企业的由衷喜爱和忠诚以及其专业能力和经验等。
企业具备了足够的内功,则自然提升了外部链条的服务和掌控能力,员工的能力强、素质高、专业服务能力强,即提升了物流企业自身的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的“含金量”,从而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不过,在行业陷入不景气和混乱之际,一些企业却会频出昏招。
一些短视的物流企业主又可能因为价格和利润的下降,而缩减运输成本或是人员雇佣成本(如时间、服务细化程度、雇员素质等),使之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降低。
如此造成恶性循环,反而会加速一些原本可以坚持生存的物流企业的死亡,失去了行业不景气之后重新获取更大市场份额的机会,堪称可悲可叹!
2、创新!抓住转型时机,把企业变弱为强
商业化的市场竞争,向来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有人说,2003年的SARS造就了被迫转型选择网上销售的京东商城,使其从少则几千多则数万的IT市场摊位成长为年销售额超过13亿的新兴电子商务企业。
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对于物流企业这样的服务行业而言,正确的创新永远是其旺盛生命力的主旋律!
创新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诸如人才引进方面、企业文化氛围营造方面等。尤其是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方面,物流企业其实可以有更多的创新文章可做。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在同级别的对手中,在服务价格和内容类似的情况下,产生差异化,使客户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截然不同的服务感受。客户的需求永远是物流企业成长和创新的指挥棒。使企业在成本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获得客户的更大认同和喜爱,从而产生较高的认同感与忠诚度。
3、抓住市场格局变换时机,全力备战行业新圈地运动
行业格局的较大波动,以及因为市场规模变小造成的一部分中小企业的退出,虽令物流企业处于漂浮的状态,但也为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以及变革坚持者制造了二次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金融危机总会退去,加之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对于部分企业而言,这是其较大扩大企业规模以及未来经济和行业重热时进行市场跑马圈地的大好时机!
所以如果此时一些物流企业逆市而行,采取强力的举措来推广其企业形象,将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任何行业都会有其门槛,新投资者即便进入物流行业市场也需要一段适应时间。因此,物流企业中的极富眼光者,有着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大事拳脚。一旦市场状况变好,则大量的市场份额将如同“跑马圈地”一般纳入旗下和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