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中信证券
2001年,腾讯、联众等网络公司成为移动梦网合作伙伴。
2002年,移动梦网旗下的SP已发展到上百家。
2003年上半年,中移动相继推出动感地带、彩信、JAVA等移动增值业务,旗下SP伙伴增至400多家,同期联通也推出了基于BREW的无线业务,吸纳了40余家SP加盟。
2003年7月中旬,中国移动要求所有合作SP停止和个人网站的一切通过短信、彩信平台而产生的利益往来,并限期整改,同时宣布暂停SP们通过短信支付平台为与移动梦网无关的服务代收费用的做法。超过40%的SP关闭。
2004年4月19日,信产部出台《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6月15日,又发出《关于开展移动信息服务自查自纠活动的通知》,提出新的SP入网审核标准。
2004年7月,国家多个部委联合发动“网络扫黄打黑”风暴,紧接着中移动又抛出“末位淘汰制”,2004年上半年,国内就有25家全网SP收到中国移动罚单,大量小型SP被淘汰出局。
2005年9月,信息产业部正式下文,强令包括中移动、中联通在内的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严打SP违规行为。9月30日,中联通宣布,从9月底开始,将125家SP从其无线平台上清除。由于整改,2005年多数SP的MMS业务收入出现大幅下降。
2006年6月,信产部发出《关于开展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电信监管机构和电信企业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活动,严厉惩治违规企业。
2006年7月10日,中国移动推出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先体验,使用更放心”主题活动,11条SP服务新规开始实施,其中包括对包月业务的“二次确认”,该规则对包月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随后中国联通(行情论坛)也推出了类似的规则。
2006年9月15日,基于前期专项活动的实践成果,信产部发出《关于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的通知,对涉及移动增值业务的各类资费和收费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
强势运营商涉猎SP野心与日俱增在2G话音业务占据主流业务时,中国移动将话音业务的全面运营作为重点,对于处在发展初期的各类数据增值业务,移动采用"运营商-SP-CP"的产业合作模式,即由CP开发提供各类业务内容,再交由SP进行业务的营销推广和售后服务,除了对各类SP负有监管责任外,移动运营商在增值业务的经营过程中只扮演网络提供和费用代收的角色。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经过多年培育已达到一定规模,移动运营商对于自身的定位逐渐发生变化:
一是旧有模式弊端日显,SP欺诈性营销等产生的大量客户投诉直接损害了为其代收费的中国移动的企业形象;第二,数据业务的增长和前景提升了其在中国移动经营体系中的地位,已有更多资源支配的中国移动自然对产业链上其他的环节产生兴趣;第三,SP的竞争大多停留于简单的同质化竞争,计费、售后服务掌握在运营商手中,而营销的重要渠道终端也渐渐为移动掌控,多数中小SP除了内容,已无太多优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见证了固网运营商由利润丰厚的垄断企业到纯粹的网络基建服务商角色转变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对开拓并主导附加值更高的增值服务市场的决心与日俱增,并在近年内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以中国移动为例:
2003年10月,中移动联合终端厂商、渠道商、内容提供商推出首批5款定制手机,构建自己的SP平台。
2004年10月,中移动旗下的卓望信息公司宣布成立。该公司负责运营移动梦网旗下的全线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