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刚刚和苹果意外牵手、共同进军企业市场,微软就宣布了裁员1.8万的计划,同期,Intel和Google先后发布了自己的财报,Google正在快速剥离其手机业务、Intel则不久前也在移动端做出了战略选择……乱云飞渡背后,作为美国、也是全球五家天王级的IT巨人,它们近期举措却有一个共性:增利减灶。
生态鸿沟
作为几十年的宿敌,IBM竟然和苹果能走到一起?这显然与微软有关,但是,又显然主要不是因为微软。
苹果在消费电子市场做得风生水起,所向披靡,但是,在企业市场却从未真正动摇过微软的地位。Windows系统、office套件、Intel架构的PC一直是最好的个人生产力工具,也构建了相当强大的生态系统;此时,苹果选择IBM合作,当然可以利用IBM在企业市场的渠道,但是,这个渠道下卖的是什么呢?用iPad来替代PC,还是用iPhone使用Lotus办公?还有非常多的路要走。
IBM呢,为什么选择苹果?IBM志在大数据、云计算,其实它不仅与苹果达成了合作,近期还与做发动机的普惠达成合作(也许意味着以后再发生MH370事件IBM的云端可以查询到发动机大数据了),还与惠而浦在数字家电领域达成合作。
巨头之间的合作,除非是上下游,否则总是貌合神离,IBM和苹果自然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之外,还有更大的挑战:生态。
在整个IT链条上,Intel&高通、IBM、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系统,并且占据了独特的竞争地位,互相之间的攻守已经变得极难。
Intel和高通在芯片领域已经是绝对的两强,它们分别占据PC和手机生态链的硬件金字塔位置,AMD前车之鉴下,德州仪器、博通等正在被高通逼到细分市场,提升的是“机器生产力”;IBM占据最“企业级”的市场,大型服务器、管理咨询、中间件等的服务对象都是超大企业,体现出来都是解决方案,提升的是“组织生产力”。
微软则占据企业级市场内的个人市场为主,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乃至Sql Server等主要瞄准企业里的个人、中小企业,体现出来主要是软件产品,主要提升的是“个人生产力”;而苹果的铭牌则是消费电子,是“消费力”硬件;而Google重点也是提升的“生产力”,连接的对象是信息本身,但是它的形态是互联网式的;而亚马逊和Facebook则主要提升的是“消费力”,但是分别连接的是商品和人。
这种生态性的分割,已经在彼此之间形成了高高的鸿沟,就算是巨头也艰难跨越。这些现象本身就说明跨界极难!一种动物有一种动物的生存之道。
资本家的妥协
如果你杀不死对方,就与它妥协——这是西方的智慧。
因此,我们看到,纳德拉上台后,特别是遇到Lumia、Surface发展瓶颈之后,迅速否定掉了前任鲍尔默的“软件+服务+设备”的战略,选择了高达1.8万人的大裁员,原诺基亚部门成为重灾区。这等于否定了公司做设备的战略方向——纳德拉的潜台词是:“我们做不好手机,也做不好平板”。实际上,XBOX的战略范围也同步进行了收缩——这是一种战略性舍弃,战略性退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