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收购1周年摩托罗拉沉沦轨迹 或弃亚太市场
http://www.cww.net.cn 2012年9月3日 12:28
据记者了解,三星畅销的Galaxy S系列又轻又薄,而其“市场竞争者”摩托罗拉的RAZR系列就有一处缺陷。“RAZR系统上面突出来一块,是因为摄像头器件无法做到与三星Galaxy S系列的摄像头那么薄。当时这样薄的摄像头只有三星能够出货,其他配件厂商无法做到。我们也向三星询价,结果三星表示自主研发的超薄摄像头是绝对的非卖品,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获得。于是,摩托罗拉的新RAZR系列都只能在上方‘肿’出来一块。”这位员工表示,这样的外观缺陷确实影响消费者的第一印象。 一位在摩托罗拉南京研发中心工作多年的员工告诉记者,摩托在硬件上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如三防、超大容量电池、双网双待,但是在软件上就没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 “与国内厂商的快速反应相比,MOTO在预装应用上做得并不好。许多审批都要递交到美国总部,慢的话,一些审批要长达一年。”一位负责某移动APP商场推广的相关人士向记者抱怨,后来,他都不愿意找MOTO合作。 这样的反应速度拖累了MOTO。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风云变幻,手机厂商每三个月、每半年都会出现一些新变化。 而前文的手机项目负责人则认为,摩托罗拉内部认为,国内一些第三方应用质量一直提不上去,除了新浪微博、大众点评等好的应用,应用预装得越少越好。现在用户下载应用的渠道很多,把应用的选择权交给用户便好。 中国区没有决策权 或许,这样的命运对80多岁的摩托罗拉来说,是“命中注定”。 摩托罗拉庞大的全球体系,以及总部决策的管理架构让其无法在本土市场给力。 “在本土化上,三星做得比MOTO要好。三星的本土研发、产品人员可以决定一款针对本土的手机采用哪些功能,内置哪些软件。”一位摩托罗拉手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但是“摩托罗拉在中国的产品、项目经理没有什么话语权,发往总部的10个请求有9个会被驳回来”。 据前文的手机项目负责人介绍,“许多项目经理觉得,自己作为某款手机的负责人,却无法决定上面放什么功能,这让人挺郁闷的。”他告诉记者,不少员工都有这样的感受。 这样的决策机制让MOTO的手机在全球经常性遭遇“水土不服”。据摩托罗拉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摩托罗拉曾推出一个Webtop的附件,虽然功能很棒,可以将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展拥有更多的功能。但由于售价相当于中高端手机的价格,结果,在美国卖得不好。“后来,总部要求将其推到中国来卖,结果价格太贵,中国市场更是无人问津,几乎一台也没有卖出去。”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摩托罗拉做了不少“这种看起来很炫,但太过超前、不贴近普通消费者”的项目,花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却没有任何预想的效果。 “其实,中国区的员工知道国内的用户喜欢什么,但没有决策权。有些手机在中国区推出后,我们也知道肯定卖得不好,但是,总部的一个决定下来,我们也无能为力。”一位摩托罗拉的员工告诉记者,2009年底推出的天翼3G定制机XT800正因为加入联系人快速搜索等中国人喜爱的功能,最终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当时,MOTO刚开始做Android手机,中国区的研发团队在需求上尚有很多的话语权,但话语权后来被总部收回。 摩托罗拉的全球业务部门都“惟美国总部或美国大运营商的马首是瞻”。据这位手机项目负责人介绍,“同系列的产品,不论哪个地区先做出来,有可能被要求必须让某一个大运营商(如Verison)先发布,也就是说,有可能早做出来了,但得捂着不得发布,无形中错过了某些地区的最佳发售期。他抱怨,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对摩托罗拉这一“老态龙钟”的企业来说,内部的斗争也让摩托罗拉错失了很多良机。 早在几年前,摩托罗拉出过一款透明盖手机(A1200),这款手机很受中国用户的欢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畅销。“这款手机后来很长时间并没有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后续版本,这有悖于其是畅销款手机。并且,后来推出这款手机的部门,不少人被拆散了。”这位手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中国区即便做得再好,人事权与话语权还是在美国手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 者:汤浔芳编 辑:安华 联系电话: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