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世界 >> 产业新闻 >> 正文
卢小飞:手机报将成为时尚 有待实践检验
2007年8月22日 10:53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阅读:
作 者:岳彩周

    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在总编卢小飞带领下推出了彩信版手机报,而当手机报已在中国大地呈燎原之势时,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这一新生事物初创的历史并瞻望未来。为此,本刊记者对创办中国第一份手机报的《中国妇女报》总编辑卢小飞做了专访。

    通信世界:从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中国第一份手机报到现在,3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您一定有许多新的感悟。首先,我想问的是,当时拔头筹的为什么是《中国妇女报》,而不是别的报纸?作为《中国妇女报》手机报的主要创办人,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2007年中国通信业百个成功解决方案评选_通信世界网

    卢小飞:手机报的问世是传播技术和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个“头彩”落在了《中国妇女报》头上,应当说是必然中的一种偶然。

    说其具有必然性,是因为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继手机短信之后,彩信技术的发展又为人们从手机上大量阅读文字提供了可能。早在手机短信烽烟四起的时候,有关专家就已经预言“第五媒体”即将崛起,尽管那时大家对传统报纸与数字媒体如何结合,“第五媒体”的形态究竟是什么样还不太清晰,但手机报的问世已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说它有偶然性,也是一种巧合,那是在2004年4月28日,我的好友张述圣突然造访,还带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海归派青年汤丹松来见我,汤和一些年轻朋友当时创办了北京好易时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萌生了将数字技术与传统媒体结合起来的创意,希望找一家传统媒体开展合作。在此之前,他们曾找过两家全国性的大报,也许因为手头正忙或其它原因,这两家报社虽然没有拒绝,但都表示需要“研究研究”。而当时我们正处于发展的困境之中,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五一”假期一过,报社信息中心主任周明顺带着两个网站的年轻人就干了起来。

    我们不到两个月就推出了手机报。在准备推出的时候,我们也是有顾虑的,因为手机报没有正式报批,这方面的政策也不清楚,担心手机报的推出违反新闻出版的有关规定,因此,取了个稳妥的名字:《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在手机报开通的那天,前任中国妇联主席、原副委员长彭佩云以及中宣部、信息产业部、新闻出版署的有关领导都来了,他们对这一新生事物都表示“将大力支持”。开通当天,我们就正式更名为“手机报”。

    通信世界:您是怎么看待手机报出现的意义?

    卢小飞:从技术层面上说,手机报就是将纸质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手机上,使用户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阅读到当天报纸的全部内容。由一张报变成一部报,这个量词的一字之差,蕴涵着深刻的变迁,其意义十分深远。

    用手机读报方式的出现,将会给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带来一系列的变迁,使阅读变得更加自由、方便、快捷,手机报的诞生,以及与互联网的相伴发展,使得“喝茶看报”逐渐淡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

    而通过手机了解国内外新闻大事,从而形成的阅读行为,也必然会促进新闻形态的变革,必然会给新闻制作业和通信技术业带来一系列的变迁,传统平面媒体借助于新技术一步跨越到了数字移动媒体,终将打造出一个健康的“第五媒体”。

    依照这样的推理,我当初关于“手机报是新一轮信息革命的火炬”的预言是不为过的,从发展趋势看,至少推动了数字通信技术的求新求变,推动了新闻语言的改进。

    通信世界:3年来,手机报的实际运行情况如何?你们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卢小飞:手机报的读者是游移的,就像人们对“第五媒体”的简称:流媒体。《中国妇女报》目前拥有大约20万用户,我们的手机报和手机销售是捆绑在一起的,一同捆绑的还有好几家报纸,比如《京华时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据发行商的统计,我们的手机报的点击率是较高的,应该说社会效益是比较好的,但在经济效益上,实话实说,我们还没有赚到钱,但我们付出的智慧和热情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1]  [2]  编 辑:火王
关键字搜索:手机报  3G  第五媒体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