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长江商报 姚德春 胡安慰
昨日,省委、省政府在洪山礼堂举行2006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湖北省拿出600万元奖励311个科技项目。年仅45岁的武汉邮电科学院总工程师余少华被授予“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成为我省自2000年设立该项奖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2006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湖北600万重奖311个科技项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省委副书记、省长罗清泉等出席大会。俞正声代表省委、省政府,给余少华颁了奖励证书和50万元奖金。
此次奖励计有,2006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人;湖北省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3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5项;湖北省科学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19项;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27项;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授奖项目14项;授予17家企业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
省科技厅成果处副处长张宝庆介绍说,湖北省一共拿出600万元进行奖励,其中,除“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奖励50万元外,其他各奖项依据一、二、三等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和1万元。
罗清泉在会上发言说,2006年全省登记重大科技成果778项,这次获奖项目有311个,特别是今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又有15个项目获奖,是获奖较多的省份之一。
罗清泉指出,从事应用研究的科技工作者要面向湖北产业发展的技术难点、瓶颈问题,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促进产业突破的技术成果,推动我省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余少华:改写百年国际电信史
余少华,这个改写了130多年国际电信史的武汉人,昨日站在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上,接过“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的荣誉和50万元奖金。
提出三个国际标准
不少人期望30岁时,自己的事业能有所成就,然而,余少华30岁那年,他才刚刚走出校园。1992年,获得武汉大学空间物理与电子信息博士学位的余少华,应聘到深圳一家知名企业工作,虽待遇优厚,但找不到感觉,他希望自己能在科研上做出成绩。一年后,余少华回到武汉,进入武汉邮电科学院搞科研,一直干到现在。
几年内,余少华提出了3个国际标准,改写了130多年的国际电信史。通过不断研究,1998年,余少华提出的因特网在光纤网上运行的技术标准,成为中国人在国际电联制定的第一个标准,从此国际电联不再是西方人的“一言堂”,当时他仅36岁。
“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不觉得累”
余少华说,科研工作的辛苦,只有科研人员自己最清楚,苦想了几个月的成果,在突然的电路燃烧掉后,只能重头再来;为不中断项目进程,熬夜是家常便饭,往往两三天都不能合眼。不过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就永远不会觉得累。”
工作的繁忙让他很少有时间陪家人,即使是周末,余少华也都是在办公室度过。他说,每隔两个星期抽半天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不过妻子很理解我。
“奖励个人所得将如数捐赠”
记者:你制订了3个电信行业的国际标准,觉得自己是权威了吗?
余少华:我还算不上是技术权威,最多能称得上“酷爱技术的博士,一个虔诚的科技工作者”。
记者:你觉得对于一名科技工作者,最难的是什么?
余少华:王选院士曾讲过(大意),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世上有两件事难:一是,你写了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被广为引用,而且影响几代人;二是,开发了一个产品,像Windows一样,推广量很大很大,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