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奔驰、奥迪、福特、丰田、沃尔沃等一众汽车厂商抢走了原本属于IT企业风头。会场的北展馆几乎就变成了一场豪车概念车秀。
现在,电子展上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加入,车展上也有越来越多的IT企业元素,这样的融合趋势已经愈加明显。
事实上,不光是汽车产业,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渐改造一个个传统产业。比如零售业,家电业等,而近期最火热的则是“车联网”概念。
在今年CES期间,爱立信和沃尔沃汽车合作,首次展示了“Sensus Connect”云服务系统。它不仅能提供更多的娱乐、导航等服务功能,还能远程操控汽车,语音控制,自行寻找停车位、支付车费等。
另外,爱立信还宣布与北美运营商AT&T达成新的合作协议,AT&T将为爱立信“车联云”提供无线连接,而爱立信也成为面向汽车制造商的AT&T Drive平台的一分子。
在展会期间,爱立信总裁兼CEO卫翰思(Hans Vestberg)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独家采访。卫翰思认为,未来包括车联网在内的“网络社会生活”将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改变。
而无处不在的“连接”也将给通信业带来更多的机会,这就需要通信企业懂得做出选择。
“万物互联”的机会
《21世纪》:您对2014年全球通信业的格局有什么预判?你认为还会有更多的老牌通信设备企业倒下吗?
卫翰思:是否还有通信设备制造商在市场竞争中倒下、消失,我目前还不好做出判断,这要看市场竞争的情况。不过,信息通信业会维持不断的变革,市场竞争也肯定会更加激烈。
就ICT行业本身看来,从过去10年来看,语音和短信业务在全球运营商的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变得越来越低,这个变化趋势还将保持。而音频、视频及其他内容的消费会推动数据流量呈现几何倍数增长。这种大数据流量的市场需求,将驱动全球各大运营商不断改进、扩容、更新它们的网络。
《21世纪》:这样的变化趋势,具体会给运营商和通信业带来哪些影响?
卫翰思:我们注意到运营商在做着彼此不同的市场选择。有的运营商不甘于做“管道”开始注重内容开发,有的在尝试互联网业务、OTT的融合业务,还有在开展同社会各行各业的协作机会。比如城市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的技术改造,同汽车、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还有同银行业的合作如网上支付与移动支付。
从过去10年的ICT发展历史来看,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由于互联网而变得更加效率化、更加网络化,这也是几年前爱立信为什么提出“网络社会”这一概念。
我们认为,今后所有能够受益于连接的人和物都会被连接,这包括物联网、车联网、M2M、人与机等无处不在的连接性。万物互联的网络社会将为人类提供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机会。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形态都会发生变革。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1世纪》:万物互联的网络社会对爱立信这样的设备商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适应呢?
卫翰思:当然,通信设备商和运营商一起,都会面临市场挑战和策略选择,这个选择对他们来说将显得至关重要,甚至生死攸关。很多运营商都会选择建设“最好、最强的网络”,在此基础上寻求拓展各种业务和提供创新服务的市场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