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制造 >> 设备市场 >> 正文
 
中兴通讯17年海外征战 长跑已至冲刺阶段
http://www.cww.net.cn   2011年12月23日 08:27    每日经济新闻    

“有时候,专利数量和质量的界限并不清晰,任何一项技术都有机会成为一项必要专利。从某种角度看,专利数量也能体现一定的质量内涵。”王海波称,知识产权从申请到授权有一定的滞后期,现在申请量已经达到很好的状态,现在需要更多的授权,“那将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

不过,要进行知识产权的规模经营,尤其是进行大量的海外专利布局,有时是有实力者的游戏。举例来说,在美国提交一项专利初步申请需要约4000美元,整个流程走下来大约要花费十几万人民币,而一旦出现专利诉讼,仅律师费一项就至少要花费数百万美元。

中兴目前在营业额上已经跨入“千亿俱乐部”,目前每年投入10%在技术研发上,并分拆出相当大的比例进行专利管理和经营。但这个占比将会继续提高,因为专利申请之后还要续费维护,并要继续新的专利申请,所花费用每年都呈现几何级的增长。

除了舍得投入,中兴还逐步学会了娴熟运用游戏的规则,趋利避害,据他透露,现在,中兴终端已与产业链上下游巨头签订大量专利许可协议,来自IDC数据显示,中兴手机今年三季度的出货量达1910万台,超越苹果稳居全球第四,市场占有率4.9%。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10~2011年度核心通信企业中专利公开量排名中,中兴以5324项专利位列第一,华为(微博)紧随其后。同时,中兴与华为还同为全球通信类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的申请大户,占中国企业PCT专利量的80%。2010年WIPO(世界产权知识产权组织)公开的中兴和华为申请的通信类专利量分别为1755件和1664件,2011年上半年中兴和华为的通信PCT专利公开量分别为1236件和597件,始终保持在全球通信企业PCT专利公开量的前两位。

同时,中兴通讯的部分知识产权也在为企业直接带来收益。例如,中兴的GoTa技术是全球首个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系统产品,中兴在多年前就进行了密集的专利布局,并最终向多家国际通讯巨头进行了专利授权。

未来的布局

作为中兴通讯“走出去”的第一人,史立荣亲历了全球通讯行业20多年的变迁,当年活跃的众多欧美日厂商现在很多已不复存在,北电破产、摩托分拆、诺西与阿朗则在合并重组,这一趋势还在向纵深发展——阿朗战线蜗居北美,爱立信保留无线、服务两大强项业务,诺西近日宣布高达17000人的全球裁员。

而当年的“后来者”中兴通讯则已跃居全球通信行业第五位,在史立荣的带领下,中兴通讯进入全球通讯业前三甲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通信企业2010年财报显示,2010年,爱立信继续领跑通信设备领域,营业收入达到311.9亿美元。同城兄弟华为的收入为280亿美元,迅速占据了行业老二的位置。阿尔卡特朗讯为221亿美元的收入。这也意味着虽然相对于目前全球通信设备市场每年3%~5%的增长来说,中兴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业界的平均水平,但中兴与竞争对手们的差距依然存在,中兴的规模扩张依然迫切。

事实上,通信市场一直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兴如果要力保较高速度的增长,则需要从竞争对手手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全球的产业正面临着一个移动互联网这个颠覆性的变革期 。 云 计 算 、LTE (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智能终端,这场大变革正在为传统电信行业打开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就在此前中兴的财报发布会上,中兴高调宣布战略性进军云计算和IC两大领域。

史立荣说:“我们正处于全球电信业巨变的时间窗,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电信设备行业的市场格局很有可能因此重新改写,中兴必须要抓住。”

[1]  [2]  [3]  [4]  [5]  
编 辑:高娟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139说客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豆瓣 分享到QQ书签       收藏   打印  论坛   推荐给朋友
关键字搜索:中兴通讯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相关新闻
即时新闻
通信技术
最新方案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