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通信市场高速扩张存隐忧产业发展亟需“真正创新”
http://www.cww.net.cn 2013年1月7日 05:11
在国内厂商的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国外厂商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主任毛谦认为,国内光通信企业近年来虽有一些技术创新,但以改进、提高为主,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视之为创新。他解释说,光纤光缆的核心在于制棒层面,然而这方面的技术都是国外的专利;部分企业在PLC等光器件层面实现了一些突破,然而海外厂商很早就攻克;国内在100G光模块方面、相干接收技术等领域也在做研发,但是原创性东西却不多。整体而言,国内的光通信产业发展跟进居多,原创性技术创新太少。 前述线缆厂商高层对此也深有感慨,在光棒的设计上,国内厂商缺少标准话语权,在标准层面,国内厂商参与较少,包括G.652、G.657以及一些新的子类光纤的设计等,ITU-T一直在讨论相关的标准,国外厂商在这些标准机构中的参与很深入,在他们确定了标准之后,国内厂商只能选择跟随。 国内企业面临创新乏力 从整个光通信产业的发展来看,市场规模扩大化的背景下,主流设备商的盈利危机也开始显现。尤其是2012年,通信厂商自上而下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利润下滑,市场低价竞争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企业如何实现良性发展难以言明。 我国光缆的质量问题一直被业界所诟病。刘红峰举例说,当年国内八纵八横建设时部署的光缆拆下来依然是新的,但是近些年部署的光缆5年基本就损坏了,光缆质量确实在不断下降。从深层次的原因来看,近些年来,光缆的价格不断下降,现在1芯公里的光缆价格只有10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与十几年前的光缆价格相比相差几十倍,同时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光缆产业已进入微利时代,降低质量、缩减成本也成为很多线缆厂商的选择。在这一背景下,真正能够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的厂商已为数不多。 不仅如此,一些技术领域的投入成本过高,也让很多企业望而生畏。今年杭州天野突破了PLC晶圆的生产工艺,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杭州天野董事长陆坦言,对于PLC晶圆的加工技术而言,全世界都是公开的,其关键在于工艺,而这部分工艺的研发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投入成本过高(近1亿元),这对于国内大多数光通信厂商而言都是不敢考虑的。此前国内某家大型光通信企业高层对记者坦言,这个投入成本过高,投资回报率却存在不确定性,企业层面很难下决心投入研发。 随着华为、中兴等国内企业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内光通信企业也纷纷实施走出去战略。 近些年来,国内主流的线缆厂商都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拓展,虽然整体基数有限,但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国内厂商如何适应新的游戏规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进入海外市场以后,将会面临专利上的诸多纠纷,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国内厂商的专利意识比较薄弱,同时国内市场在专利保护上相对单薄,而进入海外则将面临挑战,一方面是识别已有的产品专利,或者选择绕开,或者购买其专利;另一方面则是对于自主知识产权该如何保护。这两点对于国内厂商而言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这也是走出去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政府扶持与企业投入需兼备 就研发投入而言,中小型企业的资金较为短缺,真正能够投入到技术研发上的资金确实非常有限,然而毛谦也指出,目前华为、中兴、烽火、亨通等规模较大光通信企业的研发投入还是有所保障的,他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其营收的10%左右,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另外这些领头企业也做了很多研发创新,在诸多领域实现突破,甚至打破世界纪录。 工信部等政府部门也在加快推动我国相关领先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大中国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话语权。近期,由我国自主提出的分组传送技术(PTN)标准G.8113.1正式获得通过,与此同时,PTN的现网部署规模已经非常大,这对于国内光通信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通信世界网-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赵光磊编 辑:王熙 联系电话:010-67110006-853
猜你还喜欢的内容
文章评论【查看评论()】
|
企业黄页 会议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