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王涛 王琍,是一个喜欢从“运维”视角看待事物的人,因此她也被263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263”)董事长李小龙描述为是一个“骨子里都是运维人”的人。
作为公司副总裁,王带领着30多人的团队,分管263机房的建设、运营维护工作。对于以增值通信、互联网通信以及海外基础通信三大业务为主干的263而言,机房资产无疑是其命脉所在,以此为核心辐射延伸开去的通信网络,也构成了263的现金流“管道”。263近10年来不断加大对机房投入的原因即在于此。而近期263方面又宣布,在今年会有上千万元(人民币,下同)资金在这里“落地”。
累计投资过亿元
如何持续提升机房软硬件设施的效能及安全系数,是王时刻思考的问题。艾瑞咨询集团(中国)2008年3月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企业在选择主机服务商时,对“机房的安全保障”的关注度超出对“带宽资源”关注度近5%,这使得“机房的安全保障”成为企业用户选择服务商时最关键的因素。
与同类企业通常选择在原中国电信和原中国网通机房内租用或架设服务器不同,263有属于自己的机房及网络设备,这一点让它显得独树一帜。属于自己的设备给263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够在后台方面以最大的权限和灵活度去支撑公司现有业务及未来业务,在安全保障方面完全实现了自主掌控。但是随之而来的考验是:263需要在机房的可靠运行上花费更多的资金和精力。
2001年,263将自有机房迁至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迄今为止,263已经在这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机房内投入了过亿元的资金。“每一年我们都会有投入,今年还将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对机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王介绍说。
据了解,此次资金投入主要是用于机房网络设备的升级扩容,以及空调、UPS、发电机等配套设备的更新换代。此外,机房建筑本身也将进行进一步的安全改造,如提升防火能力等。
多年来,263持续进行的机房建设投入是伴随着公司业务不断快速增长而渐次展开的。以企业邮箱为例,截止到2008年年中,263企业邮箱业务量已经实现了连续两年同比翻番的业绩,远超过企业邮箱市场30%的年增长率,其邮箱业务占外包邮箱市场整体份额的百分比也提升至20%。
锁定“电信级”
王把263机房的服务标准定位在了“电信级”的高度。最能彰显这一点的就是在机房的硬件设施选型上,263往往会不惜重金来获得自己想要的“顶级配置”——思科12000系列路由器(共三台),吞吐量超72Gbps,级别与基础运营商相当;EMC存储整体方案,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保证数据安全,业务不间断;服务器采用Sun、Dell大型主机;多套UPS和柴油发电机设备保证7×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品质;容灾备份全部采用设备、带宽双机热备。
263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都设有数据中心分机房,并以此建立关键业务数据的异地备份,保障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
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国内运营商之间一般情况下不允许竞争对手的线路进入自己的机房。因此,263在北京、上海和广州都建有自己专业的多线机房,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使业务响应速度获得极大提高。目前,263是业内惟一一家与原中国电信、原中国网通、原中国铁通的固定网和教育网等多个网络对等互联的邮件运营商。
此外,由于国内垃圾邮件泛滥导致国外服务器封堵国内IP地址,加上中国国家防火墙的限制,导致中国企业同外国客户的电子邮件收发经常出现问题,企业发送的海外邮件往往会被退回或被当成垃圾邮件删除。为此,263在美国德州达拉斯机房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电讯盈科机房都部署了服务器集群,可实现邮件的全球收发,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德州达拉斯机房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机房,作为海外机房中的主力,它拥有得天独厚的网络条件──与全球各个互联网发达国家都建立了高速互联网络。因此对263来说,在美国架设服务器极具战略意义。而中国香港地区的电讯盈科机房也是世界联通性最好的机房之一,其铺设的海底电缆遍布全球,能直接连接多个国家。
理念至重
在2005年“五一”期间,机房值班工程师在例行巡检时,发现一台UPS的插头有松动迹象,这一问题被迅速逐级上报,其后相关备勤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全部被召集到昌平机房处理此事。
263方面宣称,目前他们在服务成功率上关注的是“99.99%至99.999%间的提升”。而类似这样的“小问题、大动作”,也正是王着力向她的团队灌输的一种工作态度。在她看来,顶级的硬件配置只是“电信级”服务的一部分,最为关键的还是“电信级”运维理念的养成。
王举了一个例子:263机房的几台发电机在机房落成的近10年里真正派上用场的时间仅为十几个小时,其中还包括测试开机的时间,但是263在发电机上依然在做持续的大手笔投入,而对其日常保养维护更从未松懈。“比我们有钱的企业有很多,但是有这个理念并且能做到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基础运营商比较接近。”王说,“我们在硬件、软件上持续投入,又在运维理念的强调、贯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做得越来越好。”
在王看来,“7×24小时”的服务品质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很难。要想做到这一点,运维工作甚至需要在时间上细分到以分钟计算──每个时间段都要有相应的维护操作内容。
王在2001年入职263后,在梳理机房运维体系上做了大量工作,相关规范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被丰富,并且这种累加对她来说似乎永无止境。正如她所言:“规范要像呼吸一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