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399期 >> 运营市场 >> 正文
辽宁移动:信息化诠释服务新思维
2009年1月6日 11:34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作 者:黄松飞

    辽阳三级信息平台:一件新鲜的惠农实事

    2007年,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在全省范围内部署“移动信息惠三农,辽宁千村网上行”,组织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辽阳县因为农业人口较多、农副业产品较为丰富而成为首个试点地区,构建了辽阳县三级农村信息化科技网络平台。由于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和高水平的农业专家的支撑,辽阳三级信息平台被当地农民和干部称为“一件新鲜的惠农实事”。

    携手政府

    一开始,辽阳分公司在调研中发现,要真正实现农村信息化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有便捷网络平台,能将信息有效地传播到农民手中;二是要有能满足农民需求的信息。

    为此,辽阳分公司提出三级平台解决方案,并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县委副书记亲自主抓此项工作,由移动公司提供技术设备,辽阳县科协负责组织提供信息内容。

    辽阳分公司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三级农村信息化综合平台:一级平台设在县委科协,由县委、县政府聘请七位农业信息专家(国家级高级职称)定期提供农、林、牧、渔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政策法规,由县科协负责收集、整理和发送。二级平台设在各乡镇,负责县委、县政府相关信息的转发,对所辖行政村科技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发送。三级平台设在各行政村,负责转发县、乡镇相关信息,并负责收集、整理相关农业科普信息,有针对性地向农民定期发送致富信息。同时,在全县18个乡镇安装18台信息机,配备微机,并建立了农信通网站,在242个行政村配备了农村信息机。由各乡镇党委副书记任站长,并对信息服务员进行了重点选拔,挑选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且具备一定能力的党员干部担任信息员。

    内容为王

    到目前为止,受益农民达到4万余户,发送到农民手中的科技致富信息近90万条。由农业专家、党员干部和农村能人组成的信息员队伍大大提高了信息内容的质量,信息服务站发送的信息是农民最关心的、与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短信内容,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政府的认可。

    杨宏宝是辽阳县农学会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2007年8月被聘为信息员,每天都要编写短信。他说,编写短信要有3个技巧,第一是要领会精神,就是领会党和国家的政策;第二是超前思维,比如提前预测下一个农忙季节要面临的问题;第三是精心编撰,一条短信只有几十个字,一定要高度概括,简单明了,要让农民一看就明白,一使用就灵,真正把信息变成财富。

    本文开头提到的刘延香是辽阳县刘二堡镇养猪协会的会长,他是作为养殖专家被聘为专家信息员,一说起辽阳县三级平台,刘延香关不住话匣子,他说:“信息平台对我们的影响太大,我们都受益非浅。”

    刘延香把所有的客户编成组,客户一旦有需求,老刘就把这些信息发到三级平台,通报给所有的养殖户,及时帮助专业户和客户尽快交易,减少了中间环节。同时,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市场行情,提出各种建议。2008年8月,老刘看到国外粮食飞涨,分析美国粮食涨价必然导致全球粮食价格的增涨,就以养猪协会会长的身份一连在三级平台上发出7次饲料可能涨价的警示和囤积饲料的建议短信。一个月后饲料价格从每吨2420元疯长到3700元,其中有一个养殖户囤15吨,光饲料就节省了近2万元。

    中国移动辽阳分公司副总经理赵盐表示,辽阳农村信息化能够得到农民的认可,关键是有这么一批真正负责任的农业专家支撑,三级平台才因此被当地干部和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一件新鲜的惠农实事”。

    硕果累累

    辽阳三级平台运行一年多以来,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辽阳县相关统计资料也可以看出“移动信息专家”真正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

    一是在养殖业方面。2007年8月份全国爆发了猪的蓝耳病疫情,辽阳县通过农村信息机向全县3431户的养猪专业户发送疫情防治短信,使全县近100万头猪躲过灾情,为养猪户减少了近亿元的经济损失。据悉,未建立科技短信平台之前,养猪户对疫情、猪市行情、饲料行情等信息获取的不太及时,全县养猪户的平均年收入约6万元。从建立农村信息机短信平台以来,全县共向3431户的养猪专业户发送养殖短信共计154795条。由于有了这些技术短信,病猪死亡率下降了约4个百分点,3431户养猪专业户收入提高了52%,全县养猪户的平均年收入约9.1万元。

    二是在种植业方面。三级平台向全县983户种植大豆农户发送大豆地下害虫防治、大豆新品种辽首一号、辽首2号的技术短信,使983户种植户全部培育出了“双高大豆”(即高油和高蛋白),亩产量比正常大豆(亩产量约300余斤)平均增产83.2斤,最高亩产量能达到400斤。全县983户种植大豆客户年收入增加了1500万余元。

    通过三级平台,全县3872户种植水稻农户收到稻田养鱼、水稻旱种及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短信,使水稻亩产量增加200斤左右,平均每亩约增收93.6元;东部山区523户南国梨种植户收到南国梨修剪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短信,亩收入增加200余元;296户葡萄种植户获得葡萄无核膨大技术和葡萄套袋技术,亩产量增加了1000余元。

    三是在配方施肥方面,三级平台推广配方施肥技术,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以前因盲目施肥既造成肥料浪费又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通过推广这项技术,达到了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中国移动辽阳分公司在辛勤耕耘农村信息化的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通过村级集团V网和三级信息平台吸引了更多用户加入该公司的服务,目前辽阳县公司已全部完成242个行政村村级集团建立工作,新签署完成275个农村信息机协议,增加客户2.5万户。

    弓长岭深度覆盖:解井下百年通信难题

    2008年12月17日对于鞍钢集团辽阳弓长岭矿井车间主任高长胜来说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这天高长胜一上班,公司就开会通知他9:00要拉电,务必通知所有人员回到井上。8:30通知发出后,当时大部分工人就收到短信通知,8:37,调度室反馈过来井下工作人员数量和具体方位,几分钟后,所有工人全部回到井上。

    而这样的速度在2个月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长期以来,矿井每一个工作面仅一部固定电话,人员定位非常困难,想在井下找一个人至少得需要两个多小时,现在10分钟就可以解决问题。高长胜表示,手机信号对于井下作业的工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以前的手机到了井下后成了时钟,可是从中国移动的信号覆盖到井下后,手机成为企业管理的好帮手和工人与外界联系的生命线。

    百年难题

    为什么高长胜对我们习以为常的手机信号如此感慨,还得从弓长岭矿井百年的难题说起。

    鞍钢集团辽阳弓长岭矿井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型铁矿,目前地下最深达到-340米,每天下井作业带800多人,开矿100多年以来,通信一直是一个难题。长期以来一直靠灯光等原始的信号传递方式进行联络,后来发展到固定电话联系。在移动信号覆盖前,每水平工作面仅有一部内部固定电话可以与外界联络,除此之外无其它通信方式,地下人员与地面人员联系十分不便,应急保障一直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副矿长郑海峰介绍,弓长岭矿井管理层一直在寻求新的解决办法,当时准备借鉴其他矿井公司经验组建一个小灵通网络来实现无线通信,并和相关厂商开始接洽,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面临几个问题。第一,手机不兼容,如果采用小灵通组网,所有员工都要换手机,极不方便;第二,投资大,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维护成本高、难度大;第三,时间慢,如果公司自己投资,从论证到立项再到建设,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矿井公司提出最好能直接引入移动通信

[1]  [2]  编 辑:徐亮
关键字搜索:辽宁移动  信息化  服务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