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通信世界 >> 总第395期 >> 特别策划 >> 正文
董焰:建立长效机制刻不容缓
2008年12月8日 11:26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董焰办公桌背后的墙壁上依然有一道长长的裂纹。“没关系,这道墙是非承重墙,有个裂纹不要紧,整栋大楼还是很坚固的。”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网络管理处处长董焰在接受《通信世界》记者采访时首先对记者这样解释,在他看来,大地震留下的这道伤痕能够时刻提醒他,完善应急通信建设刻不容缓。

    “地震打破了建设过程”

    董焰对我国“九五”期间的应急通信建设记忆犹新,“以前的应急通信建设政企一家,当时在四川眉山有一个机动通信局,全局有100多人,负责整个西南片的应急通信,包括四川、云南、广西、重庆、西藏这些地区。这个局是于1995年5月成立的全国12个大区机动通信局之一,主要任务是承担西南地区应急抢险通信保障工作。”

    “这些机动局的主要应急通信设备有:车载KU频段和C频段卫星通信车、车载VSAT卫星通信设备、车载转播设备、车载1000线程控交换设备、车载GSM移动通信系统、小灵通应急通信车、便携式微波、海事卫星电话、全球星电话、短波自适应电台、应急车载油机等。应急通信的装备也都是由国家进行统一装备,应急通信的保障能力是很强的。”

    “但后来随着政企分开,这方面的投入逐渐减少,在‘十五’期间和‘十一五’初期,投入基本上陷入停顿。”谈起这段历史,董焰忍不住感慨万千。

    “应该说,从国家到省里再到地方,对应急通信还是很重视的,部里组织编制了‘全国应急通信十一五规划’,对应急通信建设有一个全面的指导,在这个指导下,全国各地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有的已经完成,但地震打破了这个建设过程。”

    “应急预案面临 完全不同的情况”

    四川管局在灾难发生后迅速投入到抢险救灾中,迅速与四川省政府应急办建立联系,启动了相关应急通信预案。

    “一连十几天,所有人都投入到应急保障工作中,许多人都好几天没有休息,指挥部每天晚上都开会,窗外还不断传来救护车的声音,精神一直高度紧张。”谈起那段经历,董焰记忆深刻。

    “应急预案的启动很及时,但情况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意料,最麻烦就是道路不通,电力不通。这给抢险救灾造成了巨大的困难。”董焰指出,现有的应急通信预案一直以战备保障为主导思想,没有预料到5.12特大灾难这种情况,“现有的应急装备以车载设备为主,地震后连路基都没有了,车辆还怎么进去呢?”

    “保县抢乡是当时指挥部定下的指导意见,路不通,就和空军方面联系进行空运,或者进行长途迂回,主要把一些卫星电话和小型VSAT基站运过去。”董焰表示,抢通采用了飞机、汽车和人等三种设备输送办法,“到第4天,8个受灾县的通信全部抢通;到第10天,108个乡镇的通信全部抢通。”

    “长效机制建设是 重中之重”

    “卫星通信在这次抢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灾难发生后,下面的卫星电话严重不足。以前中国电信在地方上给长线局和传输局配备了一些卫星电话,但这些电话一般都是为了满足当地野外维护的需求,而不是专门用于应急通信。其他一些行业虽然也都建设了一些应急通信系统,但总的来说,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组织架构。”董焰总结到。

    “另外也有成本的问题,一部卫星电话差不多上万块钱,话费一分钟十多块钱。这给应急通信的日常维护带来了困难,同时也对应急通信的日常机构维持等方面构成了挑战。”董焰认为,“需要国家和企业一起投入,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紧密结合,理顺关系,理顺流程,和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部门形成联动,定期举行演练,建立常态化的应急体制。”

    “此外,灾后应急通信规划还是应该依托公网,实现有线和无线结合、固定和机动结合、空中和地面结合、公网和专网结合、平时和战备结合,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董焰特别提到,“新建立的眉山应急通信保障基地就是依托四川机动通信局成立的,较好的实现了专业应急通信建设和平时运维管理的结合,是应急通信长效机制建设的一个方向。”

    “除了卫星通信,在移动公网上开发集群调度功能也是可参考的一种手段,这种技术已经有在,不仅可以给社会用户提供专业集群调度服务,也可作为应急建设的组成部分,较好的实现经济性与社会服务性的统一。”董焰最后表示,公网建设也要抓薄弱环节,重点做好预案、设备、队伍、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应急通信  机制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