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规划研究院 赵勇
这段时期是我国电信业改革最为剧烈的一段时间,电信企业几次大的调整、拆分与重组都集中在该时期,一直延续到2008年的“5+1”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基本完成了从垄断到市场化经营的转变。这种转变直接促进了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业务支撑系统(BSS)、网管支撑系统(OSS)、管理支撑系统(MSS)三大部分的组成体系(不同运营商对各部分的称谓有所不同,但系统功能相同)。其中,MSS是面向企业管理的支撑系统,应用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主要有办公自动化(OA)系统、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BSS是面向客户服务与业务的系统,主要包括包括计费系统、客服系统等;OSS是面向网元/网络管理的支撑系统,包括传输网管系统、话务网管系统、数据网管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以及信令监测系统等。
这个阶段有两个事件值得关注,甚至可以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于后来我国整个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电信97系统,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移动的BOSS系统。
(1)电信97系统
电信97系统的全称是“市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当时是为实现电信市话业务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提高服务水平、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尽快解决广大用户反映强烈的市话装机难、修机难和查询难等迫切问题而提出的一套信息化解决方案。为此,1995年5月,原邮电部电信总局提出开发和建设“市内电话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即“97工程”,并于同年7月下发了一系列的技术和业务规范,要求全国县以上的邮电局在1997年底前实施“97工程”。“97工程”共分为九个子系统,其中营业受理、配线配号、定单管理、机线资源、综合管理与查询属于基本子系统,112、114、计费、号簿子系统与基本子系统完全实现数据共享。根据电信总局对“97工程”的实施要求和对各子系统相互之间关系的阐述,这九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营业受理为龙头,以机线资源为基础,以配线配号、客户定单管理、综合管理与查询为支撑,以共享数据为目的”,给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客户提供最大的方便及业务覆盖面,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97系统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电信企业生产的自动化作业和内部管理现代化,从而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电信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97系统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业务支撑系统以及部分网管支撑系统,即使从今天的眼光来看,97系统的设计理念与系统的组成架构都是比较先进的。尽管97系统存在着诸如没有以客户为中心设计系统架构、缺少市场营销和决策支持、扩展性差等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97系统正式开启了我国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化的大门,从以往零散、半自动化的信息手段向自动化的手段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可以说,后来的各运营商的支撑系统在系统功能、架构的设计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受到97系统的影响。
(2)BOSS系统
如果说97系统吹响了向电信企业信息化进军号角,那么可以认为BOSS系统登上了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的一个高峰。BOSS系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建设了一套成功的计费系统,更重要的是它为业界坚定了一种理念,指出了一种建设模式,即集中化的理念,开放的合作建设模式。
这里的集中化主要是指系统在省级公司集中建设与管理维护,在实施BOSS系统之前,负责移动通信业务的是原邮电部移动通信局(中国移动尚未剥离出来),当时的计费系统都是省市两级结构。鉴于在软件开发实力、企业运营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因素,建设省集中的计费系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与创新性的。原邮电部与电信总局相关部门的领导高瞻远瞩,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及推动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建设省集中的计费系统给予了大力支持,拨款15亿元,在全国范围建设移动电话省级集中计费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计费系统的规模问题。正是在此基础上,2001年,从中国电信分拆独立一年之后,中国移动联合多家咨询公司进行了战略研究和系统再设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usiness&OperationSupportSystem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根据“业务支撑网建设五年规划“,中国移动于2002年底完成了初步的BOSS集中化和客户集中化。在2001年编制的规范中提出了三层架构(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接入层)和三户(客户、用户、账户)模型,至今仍是NGBOSS系统、甚至整个运营支撑系统的核心内容。由于运营支撑系统中功能最复杂、性能要求最高的BOSS系统能够成功实现集中化,这对于其他系统的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从BOSS系统开始,集中化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建设模式对于BOSS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历程,大部分的失败案例并不在于系统自身设计不合理,问题恰恰出在合作伙伴以及相关的建设模式上。在吸取其他企业的经验教训之后,中国移动选择了外包方式建设BOSS系统。中国移动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让系统外包变成“交钥匙工程”,而是在掌握了“三层架构、三户模型、三集中原则”这几个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给予了合作伙伴一定的自主权。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既调动了合作伙伴的积极性,聚集了业界优秀人才;又确保了底层数据、系统架构、系统功能等符合规范要求。即使在今天看来,这种建设模式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在网管支撑系统方面,建设了传输、IP、拨测、信令监测等专业系统,但是信息孤岛等问题较为突出;主要是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开发,不再局限于TMN的条条框框;网管开发功能创新程度高,但是整体架构程度比较低;在部署方面,逐步向省集中的模式演进。鉴于各个电信运营企业的管理水平、组织结构等存在明显差别,因此在集中化进度方面也参差不齐。但总的来说,集中化已经成为各运营企业的共识。
在管理支撑系统(企业信息化系统)方面,各电信运营企业继续建设或完善OA、MIS等系统,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看,这一阶段我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设理念日趋成熟、系统涵盖面日益广泛、技术架构也趋于合理,各企业都相继出台了多套系统规范。另一方面,也涌现出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信息孤岛”现象、不适应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系统功能未达到预期目标等,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运营支撑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有些到现在仍尚未完全解决。在笔者看来,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这一时期仍然是我国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发展历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它为后来的系统发展定下了基调。
2002年至今
200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法国电信、德国电信等国际电信运营企业巨额亏损,成为世界债务最高的企业之一,国内电信运营企业第三次大规模改革的帷幕刚刚落下,市场竞争形势骤然加剧。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继续保持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提升客户满意度,成为了各运营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各企业不约而同的把完善运营支撑系统作为其中的关键策略。
(1)中国电信
在2002、2003年前后,我国运营支撑系统软件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相关的软件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开发能力,当时各运营商面临的焦点问题是缺乏对整个运营支撑系统的统一规划。为此,中国电信于2002年首先发力,启动了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ITSP),并确定IBM、毕博等国际指标IT服务咨询、管理咨询公司为合作伙伴,并且于2003年推出了ITSP1.0。该规划是中国电信五年的信息化规划(2004~2008年),提出了信息化的技术架构远景和组织架构远景,为各省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电信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简称ITSP)的实施,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体系,全面支撑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为了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2004年,中国电信又组织编制了CTG-MBOSS系列规范,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业务流程、信息数据和应用系统四个层面着眼,从信息化技术体系和管控体系两方面着手,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分步实施。CTG-MBOSS的功能和技术架构由管理支撑系统(MSS)、业务支撑系统(BSS)、运营支撑系统(OSS)、企业数据架构(EDA)和基础平台构成。ITSP1.0、ITSP2.0以及CTG-MBOSS规范是新时期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表明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对支撑系统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