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世界 >> 总第339期 >> 企业专区 >> 正文
如何构建面向业务的差异化运营平台
2007年10月16日 13:34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阅读:
作 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产品线营销工程部解决方案综合管理部 陈霖

    基于Internet业务的应用以其特有的方式进行演绎和发展,这种独特的发展方式使得视频、语音和数据在Internet环境中得到极大的融合,创造出众多的增值业务来丰富人们的生活。正是这种业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渴望运营商能满足用户差异化的业务需求。这种需求导致运营商原有基于标准化的服务方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如果不加以改变,不仅会对运营商在业务运营收益上造成损失,同时也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最终被市场抛弃。面对这种现实,无论是ILEC还是CLEC,运营商都必须将差异化业务运营方式提上议事日程,但如何建设差异化运营体系,以实现差异化业务运营呢?实际上差异化业务运营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不仅需要在网络平面进行适当的改造以满足差异化业务控制的需要,同时还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灵活、面向业务的差异化运营平台,依靠完善的面向业务的运营平台实现增值业务的差异化快速布放和业务计费管理,提升业务收益和运营商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所谓差异化业务运营就是在运营商提供的业务能力范围内,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使同一种业务类型能按照体验质量的不同形成一定的阶梯化,从而最大化运营商的业务收益,同时也满足了用户对业务的个性化要求。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要实现基于不同体验质量的差异化业务运营,首先要改造网络,能够感知用户的业务请求,同时还要有能力根据上层业务系统选定的策略,提高业务体验质量保障的执行能力。从网络架构来看,这些改造点主要位于城域边缘的CR、POP(BRAS、SR)以及DSLAM等可能的拥塞点,改造的方式就是通过升级或者替换现有设备,同时通过新增DPI等设备的方式实现宽带网络的业务感知和控制能力,此外,按照TISPAN的标准,为了实现基于策略化的灵活业务控制能力,网络还必须在网络平面以上构建一套NASS和RACS系统。NASS和RACS系统将根据来自网络设备的感知或者来自第三方的感知信息进行业务策略选择,并且将选定的策略转译为相应的设备执行命令,以最终实现业务体验质量的端到端保障。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虽然通过网络层的改造以及NASS&RACS系统的建设,使网络具备了差异化业务控制的能力,但这离差异化运营还有很长的距离,因为对于一个完整的运营体系而言,首先要具备灵活、流畅的业务发放能力、满足各种业务运营所需的计费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针对业务的开、停、转、复、拆功能提供一定的用户业务管理能力,此外,考虑到未来的业务还将存在变化和发展,因此,一个优秀的差异化业务运营平台还必须具备相当的业务灵活性、扩展性以支持新增业务或已有业务运营逻辑的修改能力,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运营商对未来业务运营的需要,并保护用户当前对运营平台的投资。所以,差异化业务平台的建设,我们必须要从一个完整的运营层面来综合考虑,仅仅依靠网络或者资源管理系统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差异化业务运营的,但差异化业务运营平台究竟该采用怎样的一种结构或者需要按照怎样的模式来建设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分析一下,一个合理的差异化业务运营平台该如何构建以及现有业务运营平台和网络该如何进行演进。

    差异化业务平台的构建

    差异化运营是一种面向业务的运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运营商需要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提供业务服务以及服务手段,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网资源,提供按需业务服务保障的能力。这种业务运营方式一方面会由于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运营商需要面对过多的业务需求,造成业务维护和管理复杂度的升高,另一方面,差异化业务运营也会迫使运营商必须要具备业务的快速生成和布放能力,否则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快速把握市场时机,失去竞争优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差异化业务平台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面向业务的平台架构,具备业务的快速生成和布放能力;

    2.业务实现逻辑能够灵活增、删、改,以实现按用户的个性化要求提供业务的能力;

    3.采用基于策略化的管理方式,屏蔽网络底层的实现逻辑,简化上层业务系统的复杂度,从而能够以简单、快速的方式发布业务。

    4.灵活、准确的业务计费支撑能力;

    5.如果运营商已经部署了OSS系统,那么差异化业务运营平台必须具备简单、灵活的接口,以便于快速完成系统部署,保证系统的快速使用。

    对运营商而言,虽然用户对业务的需求存在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但其业务服务的内容必须限定在现有网络和其他系统(例如计费系统)提供的功能范围之内,同时,业务服务内容在实现的本质上也是将现有网络,以及其他系统提供的功能通过整合拼接的方式来构建的,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为了实现业务的快速生成和布放、管理,基于业务功能的组合拼装式业务平台结构是比较合理的,这种平台的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组合式的业务运营平台架构

    在组合拼装式业务平台架构中,关键部件是差异化业务策略系统。在差异化业务策略系统中,由于采用了基于面向业务的SOA架构,使底层网络和其他系统提供的功能通过组合拼装的方式实现快速结合,保证了业务的快速、简单的部署。从架构功能分析,差异化业务策略系统分为两个逻辑功能层,一个是位于上侧的业务应用功能逻辑层,另一个是位于下侧的网络能力层。在业务应用功能逻辑层中,包含具体的业务系统和OSS运营支撑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对用户具体的业务请求进行处理,同时OSS运营支撑系统也使得运营商具备了集中式的业务发放和管理能力,能够以较低的OPEX实现全网业务的管控。在网络能力层中除了包含网络设备提供的基本能力以外,同时还存在NASS&RACS网络资源控制系统、计费营帐系统等。

    为了简化业务系统的复杂性,在差异化业务策略系统中,将策略分为业务策略和网络策略两种。业务策略主要以用户语言方式来描述业务属性,例如高清VOD业务、无时延的游戏连接服务等。网络策略则主要描述该业务在网络平面中的实现方式、参数以及在相关系统中支撑该业务的实施采取的实现方式和参数等。通过业务策略和网络策略,可以有效屏蔽业务在网络层面执行的复杂度,通过简单接口协议实现业务的快速生成和布放。同时通过这种两层封装的概念,增强了整个运营平台的灵活性,为实现多设备厂家网络环境下的业务运营提供了基础。

    由于业务的实现逻辑存在基于时序、判断和触发三种模式,为了满足差异化业务运营的需求,业务策略平台需要提供基于流程图式的策略逻辑处理功能。这种策略处理方式使业务请求能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处理顺序和判断逻辑进行最恰当的流程处理,降低了系统构造的复杂性,实现了差异化业务运营。差异化业务策略的处理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差异化业务策略系统中的内部结构

    在组合拼装式架构中,组合已有业务逻辑进行新业务构建时,不需要在业务平台中进行重构,只需在业务策略处理规则表中增加一条组合规则即可,组合规则的建立需参考具体的调用时序、事件等。在实际运营中,组合规则的不同处理逻辑之间可以采用“分支”的处理方式,以应对需要基于判断和事件触发的业务逻辑处理的要求,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灵活、简单和快速。基于拼装组合的业务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运营商的大部分业务的创新和实施问题,至于需要重新构建业务逻辑的新业务,由于组合拼装方式的应用,也能极大地降低新业务构建的复杂度和工作量。

    差异化业务平台的演进

    运营商现有的业务运营平台多是针对单一业务要求或套餐式标准组合业务的需求进行构建的,虽然在结构上仍然采用了分层结构,但在整个架构中缺乏基于业务的策略管理以及基于全网的资源管控系统。此外,在网络平面中,DSLAM、SR等设备缺乏足够的业务感知能力和基于策略的控制能力,很难实现在一个业务帐期内根据用户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的要求。因此,对运营商当下的运营系统而言,要想实现差异化业务运营,首先要改造网络,使其具备一定的业务感知和策略处理能力(可通过升级或者更换设备的方式实现)。其后,需要在OSS运营支撑系统与网络平面之间引入差异化业务策略系统和差异化业务质量控制系统,提供基于策略的业务运营能力,实现初步的差异化业务运营。

[1]  [2]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业务  平台  架构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