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基数更大
通常,OTT在一开始都需要投入巨资,才能逐渐积累人气。滴滴和快的打车优惠,微信和来往送红包,无不如此;而移动运营商由于一开始的业务垄断性,先期的用户却恰恰是给运营商贡献最多利润的用户。
而且,经过多年的积累,移动运营商真实用户的覆盖率比OTT和银行都要高。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的活跃用户数已达7.7亿;OTT的代表——微信的用户数虽然也已达6亿,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一个人可以无限制地申请N个账号,且用户中还有很多是企业、机构、组织等经济体。因此,这个数字相对运营商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银行来说,情况也同样如此。
用户黏性更高
当下,对于用户来说,手机通信是基本需求,电话沟通依然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而再牛的OTT应用都是可替代的,新浪微博前两年喧嚣尘上,到现在不也渐渐褪去光环了吗?微信再牛却依然无法代替用户的最基本通话。何况,互联网业务是运行在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服务之上,没有网络,什么都是浮云。
设备要求更低
如上文提及,运营商的移动支付业务可覆盖所有手机,包括功能机和智能机,而OTT和银行的移动支付必须依赖智能手机以及运营商提供的稳定的数据网络。
可复用传统渠道
一方面,移动运营商已经建立的营业网点之广是任何OTT和银行都无法比拟的。对于支付业务来说,从前端的销售推广到后端的客户服务都显得尤其重要,利用好现有的营业渠道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是移动运营商快速推广业务、构建良好口碑的巨大优势所在。
另一方面,移动运营商多年累积的政府/行业/企业资源非常庞大,因为在当今社会,基本所有的机构都需要打电话和通过网络办公。移动运营商因此而积累的与社会各行业的关系触角之广、之深无人能比,这是另一巨大优势。
可推广到物联网
在物联网时代,运营商借助于手中垄断的“管道”,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网络连接至任何一个机器终端。构建未来广泛的物联网应用的前提是将网络芯片植入各种机器终端,使得机器得以通过“管道”连接到电信网络的系统平台,从而使移动支付从“人”延伸到“机器”领域,轻松实现加油站、高速收费站、家庭水电气表等领域的自动读表、自动支付能力。
可靠安全更放心
系统的可靠和安全对于支付业务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对于运营商网络的安全和信任感,构建于多年来可靠的实际业务体验。相反,依赖于互联网的OTT支付业务,人们在初始使用时,往往担心互联网欺诈等安全隐患。
发展移动支付的技术支撑
移动运营商的移动支付系统并不需要完全新建,实际上,运营商网络上运行多年的OCS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移动支付系统,只不过,该支付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运营商自身的电信业务,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实时充值,并进行线上支付或银行代缴通信、上网等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