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运营商T-Mobile近日宣布,其GoSmart Mobile预付费数据计划将向全美提供Facebook应用及即时通讯Facebook Messenger应用免费流量。以T-Mobile为代表的运营商向OTT敞开怀抱,是竞争环境巨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发展思维转变的必然,或也是今后持续发展的成功之道。
OTT大放异彩,电信运营商加紧拥抱OTT
OTT业务正大放异彩。据HIS所发布的一项最新电子产品的专题报告显示,OTT设备出货量从2012年到2013年上升了20%:2012年为14.3亿部,2013年为17.16亿部,这意味着全球每4个人就有1个人使用OTT设备;预计2014年还将增长20%,到2017年总出货量将增长86%,达到25.7亿部。
3G乃至4G时代,OTT业务无疑是运营商发展的有效敲门砖。认识到此,全球范围内的不少运营商推出了自有品牌的OTT业务。如西班牙Telefonica,在全球最大的两家移动操作平台上推出了集信息、VOIP 和照片分享一体的TuMe服务。法国Orange也推出了Libon应用。前年2月,西班牙Telefonica、英国沃达丰、意大利Telecom及德国电信等在内的5大欧洲电信巨头,联合推出自有即时手机短信系统Joyn。当然,中国的运营商也不会甘于落后。比如,中国电信的“易信”,已经成为运营商向OTT企业展开对攻战的利器。
面对来势汹汹的OTT大军,运营商也开始纷纷拥抱OTT。在美国处于弱势地位的T-Mobile,将提供不限量Facebook接入,无疑是想借OTT应用获得更多用户的好感以达到盈利的目的。据了解,T-Mobile的GoSmart包含两档不含数据接入的套餐,有了免费的Facebook流量后,这部分用户可能会尝试手机上网,良好的体验可能会促使这部分用户转而升级套餐,提升用户ARPU。此外,既有的低数据流量用户也可能进一步尝试更多的移动上网消费,进一步增加通信支出。
寻求智慧合作是王道
尽管诸如“微信”这类OTT服务商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但这些业务对电信运营商的现有业务却产生了强烈的替代和分流作用。以国内运营商为例,过去几年,由于国内三大运营商的OTT产品竞争力不强,且没用利用好自己的管道优势,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卸载飞信、翼聊、沃友等运营商的OTT产品,转而用上了微信。
在此背景下,运营商与其仓促推出即时通讯软件或与OTT对立,不如加强与OTT企业的合作。事实上,一些有远见的运营商已经行动起来。早在2012年,西班牙运营商Telefonica就宣布与谷歌、脸谱、微软等合作,达成“全球性框架协议”,开展运营商计费业务。用户可使用其移动积分,在OTT商店购买移动应用及虚拟商品,从而刺激了Telefonica的手机付费业务,为其赢回了大量的移动用户。在中国,三大运营商也展开了与OTT的合作。去年7月30日,腾讯与中国联通联合宣布在广东地区推出“微信沃卡”,除了提供专属微信的定向流量服务外,还推出“微信支付”等5项特权服务。去年10月30日,阿里巴巴宣布联手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两大电信运营商推出手机上网流量免费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