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G >> 观察 >> 正文
吕廷杰:3G将开放通讯产业
2009年1月13日 08:26    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    
作 者: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吕廷杰

    编者按

    八年磨一剑。争论与期待已久的中国3G,终于在“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大势下拉开帷幕。

    是机遇还是挑战?是包袱还是馅饼?

    在这里,我们无法给出答案,但期望能提供读懂棋局的线索。

    “我们正在着手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模型。”

    1月11日,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吕廷杰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为3G发牌前后中国通信产业的大势进行拆解。

    在这位资深电信专家眼中,随着3G牌照的发放,通信产业正由一个封闭的产业,变成牵动无数产业的大舞台,“以前,中国电信运营商80%的收入来自语音,上了3G以后,我们期待这个比例逐步倒过来,更多依靠增值业务拉动市场。”

    他认为3G时代的通信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下一个重要拉动力。”

    3G的意义在于培育市场

    《21世纪》:中国3G牌照前后孕育达8年之久,你认为,政府多年来不发牌照的原因何在?又为何选择此时发牌?

    吕廷杰:首先,在前几年,全球的3G市场都并不成熟,中国如果也直接上3G,风险很大。而全球3G的运营经验也证明了中国3G没有过早发牌是正确的选择,而现在3G无论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已经比较成熟,风险已经比较小,所以可以发牌了。

    另一方面,中国一直以来的主要经济增长模式都是投资拉动,市场导向则偏重于外向型经济。而今年下半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正是中国由外向经济向内需拉动市场转变的契机,此时发放3G牌照,可以拉动内需,带动投资和产业市场增长,符合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做过承诺,在2008年发放3G牌照,这也是当前发牌的原因之一。

    《21世纪》:中国3G发牌比国际上晚了四五年,会不会带来市场或技术的滞后?

    吕廷杰:不会。我们只是时间晚几年,但在模式和技术上却更加成熟。晚一点发牌,其实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总结国际上的经验与教训,在发牌后就可以很快地进入角色。应该说,我更关心的是,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TD比其他技术要滞后一些,但政府也给予了TD很大的关注和扶持,现在敢发牌照,说明TD标准也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所以政府有信心TD能够顺利发展。我们也看到,政府对TD的扶持仍在继续。

    《21世纪》:在3G发牌前,业界有过很多相关的争论,你认为哪些问题最为关键?

    吕廷杰:有两个争论是最为激烈。第一个焦点是有观点认为,所有的运营商都应该发放TD牌照,以加强支持TD的力度,同时增加本土通信制造企业的实力。但这是一个狭隘的观点,通信技术不能就一个国家来看,需要国际化的视野,如果只发TD牌照,国外用户到中国漫游时都必须换手机,没有外国人买你的技术和产品,TD也会丧失国际发展的机遇,这就像当年日本做PHS时的闭关锁国,最后得不到国际化发展和认可一样。你可以看到,中兴和华为的崛起,首先就是跟随全球的标准,先参与全球竞争与狼共舞,才有更强的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另外,发三张3G牌照的另一个意义在于调整市场结构。由于三种标准的成熟度不一样,所以3G可以微妙地调整运营商的竞争形势和产业结构,从而鼓励运营商差异化竞争,避免现在的一家独大。

    另一个争论焦点是中国是否应该跳过3G直接上4G。对于这个观点,我的看法是,虽然从技术上来看,3G是过渡性的技术,但它却是不可逾越的阶段。任何技术都是在不断发展,但是从2G到3G乃至4G,一个最重要的转变,就是用户的消费需求从话音业务转变为数据增值业务。这个转变无论是从2G到3G,还是从2G直接到4G,都一样需要转变,需要关键的培育市场的过程。日本的3G业务发达,也正是因为用户已经逐渐适应了新的业务应用。

    从现在来看,4G要成熟乃至于达到商用水平,至少要4-5年时间,这几年时间,正是数据增值业务培育市场的黄金时间。

    发牌后:关注调整失衡

    《21世纪》:此前有观点认为,中国应该晚发3G牌照,否则可能令TD在成熟度不够的情况下,提前与其他标准展开市场竞争,对此你怎么看?现在政府已经发牌,TD是否会受到影响?

    吕廷杰:我觉得3G牌照早就该发了,正如我刚才所说,尽早发牌就能尽早培育市场。

    至于TD,现在成熟度与其他标准的确还有差距,但已经具备了与其他标准竞争的水平。而政府并不会发完牌照就不管TD了,各个部门还会大力支持TD。与其他标准竞争并不完全是坏事,中国通信制造业的成长就是在全球采购的竞争中成长起来的。

    《21世纪》:你认为,过去半年来的电信重组和3G发牌,对中国通信市场的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吕廷杰:现阶段来看,中国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形式上还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从内在来看,重组之后,中移动、电信、联通都已经成为全业务运营商,但又各有不同的业务侧重点,中移动在移动通信业务占据优势,电信和联通则在固话和宽带业务上实力更强,同时三家厂商各自获得成熟度和产业链各具特色的3G网络,未来的竞争将是在全业务基础上的差异化竞争。而市场的格局将一步步向这个方向转变。

    《21世纪》: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政府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吕廷杰:我认为,政府需要考虑的最关键问题是,能不能通过发牌调整市场竞争的失衡、TD是不是得到良好发展,以及社会服务是不是更加丰富。3G的意义就在于拉动社会产业消费力的发展,需要与其他的产业协同乃至融合,最终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考虑3G乃至于整个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并为此出台相关政策,打造适宜的软环境,比如手机钱包,可能就需要金融行业的政策配合等等。

    在3G普及以后,即使所有的用户都用上3G,但如果大家每天还是只用手机打电话,那我们就应该说3G失败了。

    投资与拉动内需之辩

    《21世纪》:3G网络的建设还需要投入数千亿乃至更多的巨资,这笔投资如何收回?

    吕廷杰:对基础电信运营商来说,现在谈投资收回和盈利并不合适,甚至在未来你都很难看到3G的赢利。要知道,现在话音业务在不断降价,固网业务在萎缩,这意味着运营商的收入趋势是不断下滑的,但因为有了3G,用户通过增值业务提升消费,运营商就能缓解话音业务下降的影响——但从运营商的整体业绩上看,因为不同业务的增长和减少抵消,你将很难判断这个作用的实际效果。

[1]  [2]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吕廷杰  3G产业  拉动内需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