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张鹏
近日,本刊记者得到消息,在2008年8月中国电信“轰轰烈烈”的CDMA网络设备招标后,中国电信各省市分公司已陆续按照竞标结果采购相应的网络设备,但有些省份却出现了“临场换将”的现象——由于原定设备厂商未能及时供货,中国电信已在部分省份改换其他厂商设备进行采购。
临时撤换设备商
据了解,这种“临场换将”行为是由于个别海外通信设备厂商自身运营受阻、产品线投入不足,无法在预定时间向中国电信提供设备造成的。有消息称,截至2009年1月份,个别海外设备厂商的CDMA网络设备到货率还不足70%。
从某设备厂商人士口中,记者得知进一步情况。“个别厂商的设备没办法及时到货,运营商也只能临时采购其他厂商的设备代替。”该人士继续表示,“截至目前,国内某设备厂商已因此在中国电信C网原有中标份额基础上再提5个百分点。”
根据这一情况,有关人士分析,导致设备供应商无法按时交货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企业自身深陷困境,业绩下滑使资金链异常紧张,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又加剧了企业融资难度,一时间运营出现危机,生产工期拖延,导致无法按时交货。其次,企业在招标时只顾“跑马圈地”,不顾及内部产品线的调整及对产品市场的倾斜,后期生产估算出现“入不敷出”,为避免进一步的损失,被迫放弃了国内一些地区的CDMA市场份额。再次,CDMA网络建设工期较紧,设备商想要在较短时间内抢通成千上万个基站,“第三方”合作成为了关键一步,而国外一些厂商由于中标份额不多,在与“第三方”洽谈中处于劣势地位,无法聚拢更多的“第三方”为它效力,导致“有些设备即使到货也无法安装”。
就这一消息,记者致电部分中国电信省市分公司进行求证,均未得到正面答复。据中国电信内部人士介绍,临时撤换设备厂商在全国CDMA网络建设中并非普遍现象。“被撤换下来的设备厂商在CDMA网络招标中所占份额很少,因此全国只有少数地区出现了这一现象。”
江苏分公司人士也告诉记者,继去年CDMA网络设备招标后,该公司迅速调集人员组织建网扩容工作,网络设备也陆续到货,该省CDMA网络的扩容补建工作基本上按照预定规划完成,目前扩容部分已全部交付使用。
缺乏“第三方”合作
记者从中国电信方面了解到,目前运营商对于设备供应商的招标均采用“设备+服务”的方式,设备供应商不仅负责设备的生产、运输,还要与运营商共同承担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系统建设等工作。
“我们在C网扩建期间平均一天要抢通200多个基站,这样繁重的工作量没有足够的人手是不足以支撑的。除了调用公司内部所有的技术人员,启动一切‘第三方’力量是为我们赢得时间的关键环节。”前述设备厂商人士如此表示。
同时,一位电信市级公司无线网优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为了配合CDMA网络的综合接割工作以及牌照发放前的网络扩容升级准备,中国电信对此次建网工作非常重视。”目前,中国电信各地分公司已经成立网络建设部和无线网优中心专门负责CDMA的网络建设和系统优化工作,并组织成立了多个项目团队共赴网络建设一线。
“此次C网扩容要求质量高、速度快,基站建设的难度也就凸显出来。而在基站设备安装前,仅基站设计绘址、向有关部门递交新建基站申请就需要28天的周期;待批复后,在前期基站铁塔搭建方面,无论是楼顶塔还是地面塔都需要一个长达42天的保养期,这样计算就已经花费近2个月的时间,留给设备供应商的时间确实不多。”前述国内设备厂商人士介绍,设备供应商选择“第三方”的合作已是惯例,但不会盲目,因为只有具备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才能被列入设备供应商选择的范围,因此去年的“第三方”市场也变得抢手起来。
产业链“生存法则”显现
专家分析,运营商在设备招标时,虽然要保持产业链的丰富性,本着“利益均沾”原则使设备种类更加丰富,但同时也应重点考虑厂商的综合供货能力,包括其相应产品线的后续研发力量。
电信专家付亮表示,尽管中国电信去年的CDMA网络设备招标份额较重,但全球CDMA网络市场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部分海外厂商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减少投入,出卖、分拆产品线也不失为一种应对策略,运营商对于这一现象应该早有预期。“形象地说,产业链若要丰富,需要将CDMA这张‘饼’做大做圆,不然产业各方只会加速优胜劣汰,一些设备厂商的‘退市’在所难免。”
而就此问题,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也表示,设备厂商无法按时交货,其元凶应该是资金链的断裂,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许多处在忧患中的企业的资金问题加剧。“我们无法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运营商在其中并不起掌控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多发生于一些国外企业身上,在经济衰退时,他们无法获得国家的有力支持;在这方面,一直得益于国家扶持的国内通信制造企业的情况就好得多了。”他表示,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只有挺过“风暴”的来袭,死守现有市场阵地,才有可能在后续发展中“恢复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