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物联技术总监肖青:中移物联网eSIM相关进展介绍
通信世界网
作者:       2016年7月6日 11:37
eSIM技术与创新峰会 肖青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 2016年7月6日,“eSIM技术与创新峰会-破局与布局”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举行,通信世界网对本次会议进行全程直播。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企业合作部高级技术总监兼副总经理肖青发表了以“中国移动物联网eSIM相关进展介绍”为主题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今天eSIM这个高峰论坛主要还是产业的思想的碰撞,包括刚才仇总也做了很多的分享,从运营商的角度怎么看待新技术对产业的影响,其实eSIM在移动内部也有过非常激烈的讨论,应该说还是一个规划中的事情,也没有定论,但是有几个基本的想法,其实也可以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第一,eSIM其实在手机领域的价值,我们理解可能是不大,因为它其实是一个零和游戏,本身并没有带来产业更多的增值。

第二,在物联领域的需求应该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可能更多的探讨在物联领域怎么带看待eSIM,以及怎么样让eSIM这个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从中国移动来讲,我们肯定是在物联网的范畴里面怎么来考虑,今天演讲主要分两部分:

部分一,介绍一下中国移动物联公司。

部分二,介绍一下我们物联公司在eSIM这块一些产品的进展。

因为确实eSIM,既然市场有需要,我们希望从产品的角度让客户能够实实在在的用到一些新的服务。

其实从物联角度讲,为什么讲人的领域是一个零和游戏,因为人的市场已经接近于饱和,但是物联网这个大市场应该从全产业看,大家都认为是巨大的蓝海。中国移动2020战略也是聚焦大连接,包括在上海的世界通信大会上也介绍到,中国移动到2020年的大战略主要是大连接,重点也是在万物互联这个领域,我们希望到2020年从现有的中国移动8亿多的手机用户增长到未来50亿的连接,能够在2020年物联网领域能够实现1000亿的业务的收入。

其实中国移动在物联领域应该讲从2012年开始成立,现在布局三年多,总的还是在布局和探索的状态,我们目前的业务方向主要是这五大方向,总体是在芯片和模组这块,再往上是智能连接,主要是网络部分,再往上是开放平台,再往上主要是智能硬件和行业解决方案

我们在原来的基于手机的公众的网络里面的基础上,在2G和4G的基础上我们新建了一套物联网的装网,对外我们叫公众物联网,这个网络应该是在2014年11月底开始正式商用,截至到上个月,我们用户突破2700万,这些用户主要是以2G和4G介入的(移动用户3G比较少),除了提供通信网络基础上,其实我们还通过运管平台来提供网络能力的开放,提供了三四个API的服务能力。

其实从物联角度讲,eSIM除了体积大小还有一些网络的需求,其实物联网的专网,我们也是通过运营能力的平台提供对物联网用户的通信状态的信息、流量信息、帐户信息等能力的开放,同时去对计费对业务管理,对用户的自助服务提供一些更加贴近于物联网的、贴近于企业用户差异化的服务。同时在我们的运营平台,现在应该在全球角度讲从接入用户数来讲,我们的平台应该是接入用户数最大的,从接入范围讲,应该是加速的平台接入的范围和运营商和地域最多的,同时也一个GDSP平台,也是接入用户规模在2000万左右,大概是这么一个联系。

从端这块,我们一直认为是物联网运营商除了有SIM卡的入口,其实更多还是要通过端这块来承载,物联网这块的端还是芯片和模组,是需要所有接入到网络共性的载体,现在我们也从两年前,开始对在模块开始做积累和布局。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联合研发的方式,和业界的一些模块厂商共同推出一些物联网专用的模组,同时也开始在自主研发相应的一些模块,去年模块的销量应该是60万片,今年应该能够超过100万片。

在物联网模块这块我们能切入的市场主要在能源、汽车、安防,包括家电这些相应的领域,因为在可穿戴其实对模块的量比较大,但是对模块的需求稍微小一点,对体积要求高,对成本要求高,更多的是直接用芯片的方案来做。在云这块应该说这两年作为一个物联网公司也是从各种平台上,各种论坛展会上都在重点宣传的一个产品,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一个在业界相对有一定影响力的开放的语音平台,这个语音平台目标还是希望能够帮助物联网的中小企业包括创业企业、创客能够快速的实现从传感器到网络到平台的快速的开发和切入,以及相关的一些增值服务。

在语音平台这块如果从技术家度讲,其实我们是提供一个设备的连接管理、资源的管理,对数据基础的存储和转发,以及对一些应用数据的告警的能力,当然具体到各个业务领域的一些应用,主要还是要通过我们的集成商或者是合作伙伴进行二次开发,帮助业务能够快速的部署,语音平台的商用应该是在2014年底,截至上个月我们接入的用户量大概在330万台的设备,在中间承载的传感器的数据量已经超过17亿条,开发者将近2万个,也算是国内现在无论是腾讯的QQ的智能硬件平台还是阿里的物联网平台,应该讲我们都是同一个量级的开发平台。

前面讲的端管云、基础能力,对于最终的无论是企业用户来讲、或者是个人用户、家庭用户来讲肯定需要直接用到的还是产品和服务,现在在产品和服务这块,一方面我们要靠和业界的更多合作伙伴推出更多的产品,其实我们自己也在探索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其实对整个物联网来讲,从应用来讲也是一片新的领域,应该来讲现在真正意义上的杀手级应用还是没有,所以我们也是要自己探索这条路,这样争取为产业带来一些可供分享的经验。

在智能硬件这块我们一个是围绕着家庭的,包括路由器、摄像头和网关相应的产品,另外也有面向个人的,像小孩防丢的手表或者是老人防丢的产品,还有面向车联网的基于OBD的一些定位包括防盗、车辆维修相关的产品。

在行业解决方案这块,我们重点围绕几个领域:交通物流领域、人员和环保领域、安防监控领域和智慧城市,其实智慧城市很大,主要还是把前面的三个领域概括不全的放在智慧城市领域里面来,我们主要还是跟业界主要的一些巨头的客户共同去探索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应该讲,物联网在行业解决方案这个市场还是方兴未艾,我们觉得空间应该是非常巨大的。

现在回到eSIM相关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前很多领域和技术资料里面都提及过,SIM和eSIM的关系,我们主要是从产品实现层面再剖解一下,首先从SIM卡的组成这块,有一个实现的载体,再加上中间的软件,再加个人用户的个人化的数据组成。SIM卡具体的形态,随着物联网的普及,SIM卡的形态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可插拔卡还分各种材质的、各种工业级别的卡,在物联网领域,在没有新的形态之前更多还是以贴片卡的方式满足工业级场景的需要,其实贴片卡这种模式主要跟模组进行统一的分装以后也是不可插拔了,也可以实现工业级的各种运用场景的要求。

其实移动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技术实现的方式,包括软SIM的技术实现,还有就是基于SIM基元的一种方式。这两种方案在移动内部是行业和物联网公司分别做一些技术的研发和探索,今天下午可能会简单的介绍一下。

其实在eSIM这块,我们说要回到它的本质,其实eSIM最初的需求还是来自于对卡的形态的、对卡成本的要求,然后我觉得才是国际漫游这块领域的相关需求,其实把它剖解看的话,从运营商从用户的角度讲还是成本的问题、流量资费的问题,其实运营商本身可以通过运营商的国际漫游的这种商业谈判,也能够有效的降低SIM卡流量的使用费。所以我觉得要把eSIM的需要分层级来看,首先解决它的刚需,再解决它的第二级的需求。

[1]  [2]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蓝戈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