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讯(CWW)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IT跨国公司正加速在全球研发创新资源布局,而中国以其巨大的市场、丰富的人才、完备的产业链、良好的政策,成为IT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设立的首选目的地国之一。
根据国内咨询机构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IT跨国公司研发创新竞争力报告》显示,尽管大多IT跨国公司都设置了各自的研发流程以保证其研发有效性,但自主权的缺失却降低了创新能力。因此提高在华研发自主权就成为了这些IT跨国公司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因素。
在华研发中心具有更高产出效率
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具活力经济的大国,是拥有13亿人口超级消费市场,在智能手机、计算机、智能家电等多个IT细分领域,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居全球第一。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不断完善的政策扶持、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逐步优化的创新环境等因素,正在成为吸引IT跨国公司设立研发创新中心的首选国之一。
赛迪顾问分析认为,许多跨国公司正在加速研发的全球化进程,这包括如何利用全球资源配置来优化研发程序和研发效率,以及如何利用地区资源来充分捕捉区域市场机会。 研发中心前置,有利于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区域市场机会, 开发出符合区域市场特征的产品和服务,进而不断提升跨国公司整体竞争力。而中国在同样的研发投入下,借助政策、人才、研发创新链条的综合作用,中国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更高的创新产出效率,“质”“量”兼备成为中国研发团队的关键词。
从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上来看,据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的创新效率居全球首位,2013年中国创新效率整体排名虽有所下滑,但各项指标仍然与其所在的中高收入国家中排名靠前,各项指标横向排位均高于以创新活跃著称的以色列、印度等国家。
研发中心自主权仍有待提高
尽管在华研发中心在创新产出效率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自主权仍然受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IT跨国公司的创新能力。
据赛迪顾问分析介绍,微软在华研究中心虽然制定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流程,对创新的流程各环节实现控制,从而保证了研发有效性。但微软本地研发决策需要通过总部审核,在此过程中效率与速度被极大降低,从而可能错失有价值的创新机会。而苹果在中国未设本地研发团队,与运营商与开发者沟通不畅,造成诸多问题。因无本地研发方向与方案决定权,导致了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具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流失。另外,尽管思科中国研发中心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研发自主权有一定的提高,开发了一系列针对本地市场的产品,甚至是象针对小企业客户的CVR100W这样,以中国为首推市场最终在全球推广的中国主导研发产品,思科中国研发团队的整体研发自主权仍需要得到大步提升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创新力。
提高研发自主权是发展关键
研究显示,研发自主权的缺失,使得决策流程变长,降低了研发效率,错失市场机会,更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削弱了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自主权的大小也将对企业研发效率产生决定性影响。
赛迪顾问认为,研发自主权即研发团队是否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资源安排,对于产品定义和市场反应全权负责,组建更有针对性的研发团队的权利,研发自主权是是否能够敏捷地捕捉市场需求,形成强大创新市场转换能力的关键。但大多在华研究中心,由于受到知识产权、全球布局,在华战略等因素制约,其在华研发机构均存在自主权不足,从而影响其创新效率的提升的现象。“产品自主研发权直接决定了创新输出能力, 产品自主研发权的提升,是下一阶段在华研发中心是否能够更好的发挥服务本地及全球的关键,也是在华研发中心提升其创新技术转化率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