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辉看来,以往用硬件来满足用户刚需,用户为硬件花钱;而智能硬件时代,硬件其实只是服务数据的采集端,而真正满足用户刚需的,应该是用户看不到的数据和服务,而用户应该是为服务去花钱。他解释说:“当用户产生需求的时候,就已经被满足了,而用户感觉不到和设备存在交互,这是终极的理想状态,而Nest已经很接近这个状态。”
郭辉认为,Nest之所以让人感到贴心,其背后是通过对家居环境的一系列数据采集、分析,变成数字方案然后执行,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改善了生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刚需,再对效果数据进行回收,对下一次执行进行纠偏的过程。
提到用户粘性,郭辉向南都记者分析:“传统品牌商一般比较看中品牌和渠道。与此相比,智能硬件除了强调品牌外,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而目前大多数产品都做到这点时,决定下一代的智能硬件能否取胜的关键,应该是要强调如何去通过硬件获取数据的持续性,以此增加用户的粘性。”他认为,在智能家居领域,这些数据甚至比用户体验、品牌更重要。
行业内有一句玩笑话:“华强北面前没有技术壁垒。”虽然略有戏谑成分,但面对着极其容易山寨的国内市场,徐晨亦认为,硬件背后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成了智能家居领域创业公司胜出的关键。不过他提醒,数据采集和整合是需要时间的,难度并不小。
同是智能硬件领域,相比可穿戴设备,徐晨认为智能家居的难度可能会更大。他说:“可穿戴设备是个全新的产业,抓取的是用户之前没有办法抓取的行为,然后再把用户的需求通过一个硬件来完成。但智能家居是个传统综合性产业,涉及很多与传统行业结合的问题。现在的智能家居更多是要求通过某个终端和某几个产品,包括房子以前有的设备,通过一些方法和新的硬件设备,抓取数据终端,再结合起来。所以面临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挑战会更大。”
合作为王
其实对于很多智能家居的创业者或转型者来说,挑战并不仅仅是来自以上提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相比软件公司,以智能家居为代表的硬件公司因为横跨了生产、销售、软件、硬件等环节,产业链条过长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郭辉直言,软硬件平台、数据、内容等一系列环节的整合成了不少公司面临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是否有突围路径,与传统品牌家居商的合作或是一条突围路径。
郭辉向南都记者分析,对于传统家居品牌来说,数据运营其实跟其商业模式是存在偏差的。比如传统品牌商的商业模式是追求资金的快速回笼、资金周转降到最低以及每年的资金回笼周期次数够多,即通过快速的资金流动获得利润。而数据资产的累积一定是持续运营的服务;同时,对于创业公司来讲,因为没有品牌和渠道的支持,缺乏客户端的销售能力,而客户端的数量做不起来,则是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所以他认为未来的一种可行性的商业模式是:传统品牌企业和创业公司各自发挥优势。传统品牌企业需要一些公司帮助它来运营数据资产。而对创业公司来讲,传统的巨头能让客户端的数量集中起来,如果在数据分析、采集、处置等环节做精,则有可能通过两者合作来尝试智能家居领域的突围。
徐晨认为,如果创业公司能够与传统厂商合作,将传统厂商的接口标准对接过来,进入市场甚至比可穿戴类要容易点。
另外,徐晨看中上游基础环节的创新能力。他说:“行业能否取胜并不在于这个行业被投了多少钱,而是要看基础环节的突破有多大,比如芯片等上游公司,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改进用户体验。”他认为,上游的芯片公司应与下游终端制造商一起去改进用户体验,芯片厂商可以搭建硬件的供应平台,与终端产品的制作厂商,给到硬件设计、供应、测试等方面的资源和支持,共同测试用户体验,加速产品快速换代。
“爆发”尚早
光速创投是Nest的早期投资者。但在光速中国创投执行董事韩彦看来,中美两国的市场差别非常大,所以在国内谈智能家居的爆发还为时尚早。“是否能跟其他系统匹配起来,能不能与众多智能家居的单品建立起一个整套的体系”是韩彦在这一领域最关注的问题。他认为:“智能家居在中国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其实智能家居不仅仅是为做一个小的智能单品,比如可以监控环境,查测二氧化碳,或者控制一个灯泡。智能家居最最终一定是需要将环节和单品贯穿起来,而这不是一个公司、或者做一个单品能成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