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与业务经历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各类新技术、新业务层出不穷,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通信环境,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从模拟到数字,从2G、2.5G到即将来临的3G;固网通信从电路交换、IP到下一代网络(NGN)。随着电信技术与业务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目前的网络难以满足人们对话音、数据与多媒体融合业务的要求,难以实现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通信的美好愿望。
1、网络融合的必然性
用户对业务的需求推动固定和移动网络的融合。对用户而言,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相结合,可以实现真正的随时随地沟通;在通信手段和通信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同时还可以享受到融合所带来的更多的新业务。
固网和移动网络融合能为运营商节省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其差异化竞争能力,更方便为用户提供全业务服务。传统的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是两张相互独立的网,很多业务存在重叠的问题,致使运营维护费用高;当需要开发新业务时,即使同样的业务也必须分别升级两张网络才能够为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用户分别提供新业务,致使新业务提供成本高。固网和移动网络融合之后将形成一张整体的网络,运维成本将显著降低,新业务的开发也只需要对统一的业务平台进行一次升级就能够同时为各类用户提供业务。运营商能够更加灵活地开展业务,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的能力。固网和移动网络融合是下一代网络(NGN)发展的必然趋势。固网和移动网络必然都会朝着全IP网络的方向发展。在NGN体系架构下,固定和移动只是体现在接入方式的不同。PSTN将向固定软交换网演进,而移动网络则是沿着3GPPR99/R4/R5的道路演进。虽然目前固定NGN和移动NGN(即3G或B3G)的发展是独立的,但两者在演进过程中所遵从的分层网络体系结构、所采用的许多通信协议和接口规范都相同或类似,尤其是IMS的发展有望实现两者在核心网络层和业务层的完全融合。
2、IMS及其系统架构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最初是3GPP在R5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IMS是一个基于IP技术的、与接入无关的架构,它的主要特点是统一的用户数据,统一和开放的应用/业务层、统一的呼叫会话控制等。IMS是在软交换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业务/应用与控制进行分离,并把用户数据进行集中,真正做到了与接入技术无关。并且充分考虑了运营商实际运营需要,在网络框架、QoS、安全、计费以及与其他网络的互通方面都制定了相关规范。IMS架构有效结合了传统电信网络的可控、可管理性与互联网的业务提供灵活性,因此构成了一个灵活的,能提供各种业务的开放的,可控可管理的通信网络。
因为IMS具有上述种种优点,目前3GPP、3GPP2、ETSI和ITU-T都已经确定将IMS作为NGN核心网基于SIP会话子系统的基本框架,一致认为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是今后NCN发展的方向。目前3GPP已经定义了WLAN、ADSL接入IMS的规范,TISPAN和ITU-T则着力于构建基于IMS的下一代融合网络。
IMS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IMS系统结构
在IMS体系结构中,最底层为承载层。承载网是基于分组交换的,用于提供IMSSIP会话的接入和传输。主要的承载层设备有SGSN(GPRS业务支撑节点)、GGSN(网关GPRS业务支撑节点)以及MGW(媒体网关)。其中SGSN和GGSN可以重复利用现有网络设备,不需要硬件升级,仅通过做相关配置就可以支持IMS。MGW是负责媒体流在IMS域和CS(电路交换)域互通的功能实体,主要解决语音互通问题。无论具体采用哪一种接入方式,只要基于IP技术,所有的IMS用户信令就可以很好地传送到控制层。
中间层为信令控制层,由网络控制服务器组成,负责呼叫管理及会话设置、修改和释放,所有IP多媒体业务的信令控制都在这一层完成。主要的功能实体有CSCF、HSS(HomeSubscriber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MGCF等,这些网元执行不同的角色,如信令控制服务器、数据库、媒体网关服务器等,协同完成信令层面的处理功能,如SIP会话的建立、释放。这一层仅对IMS信令负责,最终的IMS业务流不经过这一层,完全通过底层的承载层做路由实现端到端通信。
最上层为应用层,由应用服务器和内容服务器组成,负责为用户提供IMS增值业务,主要网元是一系列通过CAMEL、OSA/Parlay和SIP技术提供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平台。运营商可以自行开发一些基于SIP的应用,通过标准SIP接口与IMS系统连接;如果运营商需要连接第三方SP的应用,IMS可以和标准的API,如OSAAPI连接,通过OSA/ParlayGW对第三方非信任的SP业务进行鉴权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