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技术 >> 技术滚动 >> 正文
基于IMS实现网络融合(图)
2008年8月4日 14:17    中国联通网站    评论()    

    3、IMS实现网络融合的优势

    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与演进,融合不可避免,固网和移动网络的融合(FMC)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IMS进一步发扬了软交换结构中业务与控制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思想,比软交换进行了更充分的网络解聚,网络结构更加清晰合理。网络的解聚使得垂直业务模式被打破,有利于业务的发展;另外,不同类型网络的解聚也为网络在不同层次上的重新聚合创造了条件。这种重新聚合,就是网络融合的过程。利用IMS实现对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的统一核心控制,主要是IMS具有以下特点:

    (1)与接入的无关性。虽然3GPPIMS是为移动网络设计的,TISPANNGN是为固定xDSL宽带接入设计的,但它们采用的IMS网络技术却可以做到与接入无关,因而能确保对FMC的支持。从理论上可以实现不论用户使用什么设备、在何地接入IMS网络,都可以使用归属地的业务。控制层和业务层之间的开放接口使得来自不同接入网络的呼叫/会话可以进行统一的处理。

    (2)统一的业务触发机制。IMS核心控制部分不实现具体业务,所有的业务包括传统概念上的补充业务都由业务应用平台来实现,IMS核心控制只根据初始过滤规则进行业务触发,这样消除了核心控制相关功能实体和业务之间的绑定关系,无论固定接入还是移动接入都可以使用IMS中定义的业务触发机制实现统一触发。

    (3)开放的业务环境。IMS的业务除由运营商自己提供以外,还允许由第三方提供。IMS提供标准接口,业务开发基于API而不是直接面对复杂的网络协议,屏蔽了网络协议的复杂性。

    (4)一致的业务归属能力。在CS域和PS域以及PSTN,业务提供能力都与用户当前所在的设备有关系。在归属网络,已经开通的业务在漫游地设备并不一定能够提供。IMS在这方有很大的变化,所有业务处理信令都要回到归属网络,业务环境也是由归属网络提供的。IMS采用分层结构的P-CSCF,I-CSCF和S-CSCF来对用户信令做出归属地控制,支持用户移动性,用户无论漫游到任何地方,信令信息都会发送回归属地。漫游用户的所有业务都由拜访地的P-CSCF路由到归属地,由归属地的S-CSCF控制用户业务并根据用户签约数据将业务触发到本网或者第三方的应用上,从而保障了业务的一致性、简单性,使得用户无论在何处接入,采用何种接入方式均可享受与在归属地一样的业务感受,IMS向用户提供了VHE(虚拟归属业务环境)的能力。

    (5)统一的用户数据库。HSS(归属业务服务器)是一个统一的用户数据库系统,既可以存储移动IMS用户的数据,也可以存储固定IMS用户的数据,数据库本身不再区分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特别是业务触发机制中使用的初始过滤规则,对IMS中所定义的数据库来讲完全是透明数据的概念,屏蔽了固定和移动用户在业务属性上的差异。

    IMS所具有这些特征可以同时为移动用户和固定用户所共用,这就为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接入提供了技术基础,使得网络融合成为可能。

    4、结束语

    IMS作为一种网络框架结构的标准,在现有网络中的应用还不多;但是它作为移动和固定接入融合的统一架构,IMS却是未来电信网进一步发展和演进的方向。从IMS的体系结构来看,用IMS实现网络融合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IMS仍然面临网络、业务、管理、运营和体制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并且其许多功能尚需完善。由于IMS最初并未考虑到固定接入的需求,使得规范上需要进行扩展;多种接入方式的引入,整个网络的复杂度大大提高。IMS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固定和移动接入网络的特征,确保为各种终端都能提供服务。由此可见,基于IMS实现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1]  [2]  编 辑:张翀
关键字搜索:IMS    网络    融合  
[ 本站暂时关闭评论 ]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