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受批发价限制
对于未出现用户期待的低价资费,虚拟运营商们表示,他们不是不愿意降低价格,只是从上游运营商那里拿到的批发价格限制了其在降价上的空间。
迪信通高级副总裁黄建辉就告诉记者,在个别市场上,运营商给虚拟运营商们的批发价格甚至比市场价还要高,而多数市场批发价格虽然要低于市场价格,但是加上虚拟运营商们自己的各种成本,使得最终虚拟运营商制定出的产品价格要比运营商的价格还高。而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做电信业务,要求必要的利润率也是很重要的,不赚钱的生意是没有人愿意做的。“现在我们只能说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这个空间真的很有限。”黄建辉说道。
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也证实了这一点。据他透露,以京东为例,京东从运营商处拿到的语音业务批发价应该是0.105元/分钟,再以0.15元/分钟的价格售出,每分钟有0.045元的利润,而流量业务的利润空间更低,每M大概只有一两分的利润。
价格差过低,也成了虚拟运营商们面临的普遍难题。“希望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我们从运营商那里能够拿到更低的批发价格,这样才能降低价格,更好地和运营商进行市场竞争。”一位虚拟运营商负责人这样说道。
□观察
谁更愿意做虚拟运营商?
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做好虚拟运营商?这个问题似乎现在回答还为时过早,但什么样的企业更愿意成为虚拟运营商,从现在的情况已经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在已经获得牌照的19家企业中,有10家都属于与通信产品或者服务相关的渠道商,渠道商如今也是我国虚拟运营商的构成主体。
而在这10家渠道商中,又可细分成三种类型,一类是实体连锁卖场,包括苏宁、国美、迪信通、乐语、话机世界;二类是电商平台,包括京东和阿里;三类则是分销商,包括天音、爱施德以及连连科技。
渠道商更愿意做虚拟运营商并不难理解,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业务的相关性。这些渠道商所经营多是手机,这是与移动通信业务关联度最高的产品,实际上很多渠道商一直以来本身就在帮助三大运营商销售号码、套餐等业务,对用户需求非常了解,做虚拟运营商业务同时也会和其主体业务之间产生良好的配合。
“我们一直在帮运营商卖套餐,但是之前有一些钱我们是赚不到的,只能看着运营商拿走。”迪信通创始人刘东海在解释为什么看重虚拟运营商业务时提到。他所说的赚不到的钱包括用户超出套餐部分的钱、用户套餐到期后续包的钱以及用户花在增值业务上的钱。“只有我们自己做运营商了,才能真正赚到这部分收入。”
除了这10家渠道商之外,其他虚拟运营商来源则比较多元化,包括两家游戏行业企业北纬通信和苏州蜗牛,做公交移动电视网络的巴士在线,提供行业通信或移动互联网服务的三五互联、长江时代通信、华翔联信、远特通信、分享在线,以及从事期货、物流等方面业务的中期集团。
互联网是行业颠覆因素?
尽管在19家企业中,电商平台只有京东和阿里两家,但是最让其他虚拟运营商警惕的,被外界认为最有可能颠覆整个行业的,恰恰就是这两家带有纯正互联网基因的电商企业。
“我们一开始最担心来自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一位实体渠道出身的虚拟运营商内部人士对记者坦承。他认为,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互联网企业有几方面的优势。一是资金充足,惯于使用零利润甚至免费牌扼杀对手;二是擅长互联网式营销,更加迎合年轻用户群体的需求;三是创新能力强,新的玩法更多。“如果互联网企业上来就烧钱玩免费业务那一套,我们能够应对的办法确实不多。”
不过所幸的是,他担心的价格竞争并未真正出现,无论是京东还是阿里,在最终定价上都显得颇为理性,仍然为自己保留着一定程度上的业务利润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