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辰越|北京报道
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将来,你将可以和阿里巴巴之类的互联网公司签约购买手机,你的淘宝用户名就是你的电话号码,而淘宝给你的资费套餐是:一个月内网购三次话费免单哦亲!这是不是很酷?
这种介于传统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特殊角色,就是虚拟运营商。
2013年12月26日,在酝酿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之后,工信部终于发出了虚拟运营商的牌照,包括京东、迪信通在内的11家民营企业成为首批虚拟运营商。
“成为虚拟运营商,意味着他们除了没有基础网络设施之外,一个运营商可以提供的服务他们都可以提供,包括提供打包了自家服务的流量套餐、发放SIM卡、出售签约版的手机等等。至于他们手里可以支配的流量以及通话、短信服务,当然是和运营商签订合作协议后通过转售的形式买来的。”知名通信产业观察家王煜全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道。
虚拟运营商终获牌照 国美苏宁被挡门外
此次发牌,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三大运营商首次允许民企进入市场的“破冰之举”。众所周知,中国的电信业一直被三大运营商一手垄断,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打破垄断的呼声一直很高,而三家运营商内部的斗争也从来都没停止过。为此“大家长”工信部也一直头疼不已。
近几年,随着OTT业务(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的兴起,传统的通话、短信业务受到了严重冲击。对于一向风格保守、创新乏力的三大运营商来说,靠一己之力向互联网企业转型,显然不怎么现实。向民企敞开大门,似乎成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013年5月,工信部正式发布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标志着,虚拟运营商的业务即将以移动通信转售形式为起点,在中国市场逐步展开。按照《方案》的内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签约合作,向消费者提供基础电信服务。
然而,虽说巨头们终于给民企们开了门,可是准入门槛还是很高。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方案》对注册资本的规定是省内100万元以上,跨省1000万元以上。此外,对外资持股比例也有详细要求,外资持股10%以上的民营企业,不能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
正是这个10%的规定,延缓了一些企业牌照申请的节奏。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原本在2013年10月份曾经曝出过的有可能第一批拿到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一些企业就因为这条规定被挡在了门外,这其中就包括国美、苏宁等企业。目前,这些企业正在忙着整合各自集团旗下的各家子公司的客户资源,尽快剥离出外资单独成立纯国内民营资本公司。相对而言,阿里巴巴和京东就比较讨巧了,用旗下符合规定的全资子公司申请到了牌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