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信运营 >> 运营观察 >> 正文
运营商剖析移动互联网新问题
2007年10月8日 13:37    通信世界周刊    评论()    阅读:
作 者:本刊记者 鲁义轩

    在各类应用层出不穷、互联网发展有余而管理不足的现状下,运营商显然更为关注平台和终端的有效认证和管理、网间结算和合理性以及国外经验的借鉴。

    无数个互联网门户、CP、SP、IT设备商、广告商都试图通过9月24日~26日的2007互联网大会寻求新的盈利信息和机会。

 

    相比这些活跃的角色,一直扮演接入平台提供者角色并在内容服务上寻找着机会的运营商们相对理性许多。

    据悉,几大运营商已经开始针对“移动互联网”推动相关应用的标准化,有望使互联网产生新的应用平台,对未来互联网起到支柱的作用。

    互联网未来的商业模式

    中国网通独立非执行董事、电信专家侯自强提到互联网的趋势时称,业界过去把互联网作为一个业务,例如电信运营商给用户提供的网络接入被称为互联网业务,而目前看来,互联网已经转变为一个基础设施的概念,尤其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如果还只局限于传统的专网模式或者运营模式,很快就将不能适应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在电信业人士看来,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技术,电信运营商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来配合这个开放,并且实现自身向信息服务商的转型,是电信网络与信息服务更深入结合时最需要考虑的。

    UT斯达康首席专家杨景称,这种信息服务的变化首先来自于视频业务的冲击,同时,WEB2.0发展到目前,已经可以使客户得到更好的体验,最关键的就是基础运营商、信息服务商、网络提供商、大量专网信息提供商等,再加上互联网服务商,互相之间如何分工并组合建立一种和谐的商业关系,才是建立一个更有盈利效益的商业模式的关键。

    在这方面,杨景称,中国网通和中国移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可以看到运营商转身为信息服务商的一个明显趋势。

    对于“信息服务商”这一角色,中国网通副总工程师左风在互联网大会上解释称,相比央视国际这类拥有丰富内容资源网站,网通在竞争中并不占优,但作为电信运营商的网通,却有着带宽与服务器优势。网通正在调整自身的门户网站结构,视频内容将是网通旗下网站的发展方向,并考虑推出下载类业务,但目前,版权是开展下载业务面临的最大问题。

    下一个目标:永远在线

    对于在移动网络上发展互联网应用有哪些独特优势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目标,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强调了“永远在线”这个概念,并称,这个目标的实现,对于完善用户体验是非常必要的。

    黄晓庆称在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中国移动参与了很多WiMAX的试验工作,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说,有必要让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作为下一代网络建设的重要指标。

    对于终端的变化,“我们希望终端的应用平台非常开放,使大量业务可以有效地用于终端,今年出现很多的智能终端,这是一个很好的标志。”黄晓庆说。

    如果在移动互联网上实现用户的“永远在线”,那么此次互联网大会上众多参会者提出的互联网发展新商机就能更快地实现,例如地域性广告、漫游性信息服务、城市调度、出游信息搜索等位置信息服务,就能更快服务于手机用户。

    黄晓庆称,国内的位置信息服务发展很慢,主要问题是缺乏立法。在美国每一只手机都有定位的功能,如果没有GPS功能也有一定的定位功能,就是利用小区机站定位、三角法测量法等,可以精确到150米,国内需要考虑把定位运用到移动终端里面,这可以加快很多商业机会的产生。

    运营商透露,移动通信网中目前有大量闲置的代码,因为移动通信网为了满足用户即时语音通话不能满负荷运作,所以存在很多闲置代码,到了3G甚至4G,带宽得到几十倍增长,闲置代码数量将更巨大,所以目前手机上网不是不够快,而是不够有效,如果巧妙利用这些闲置代码,可以发展很多业务。

    网间结算的成本压力

    中国联通发言人介绍联通的互联网业务时没有回避和其他运营商的网间结算问题。

    联通高级工程师张云勇称,联通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了很多新业务的尝试,开展了手机邮箱等业务,并通过手机代消费的渠道开展了互联网业务,如网络存储、网络杀毒等。但中国联通与其他固网运营商例如中国网通的网间结算成本问题,曾一度给联通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信息产业部对于结算费用做了一个微调,但对网间结算整体影响不大,联通期待还能有更合理的资费出台。

    据悉,信息产业部承诺一两年内将会采取措施,大幅缩减运营商的网间结算费用。

编 辑:赵宇
关键字搜索:移动互联网  中国移动  中国网通  
  [ 发 表 评 论 ]     用户昵称:   会员注册
 
 
  推 荐 新 闻
  技 术 动 态
  通 信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