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百度在美国加州的科技大本营成立了百度硅谷实验室,同时还任命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博士为百度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百度研究院。
从谷歌挖来吴恩达,并将自家研究院建到谷歌旁边,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为此亲赴硅谷,主持了实验室启用仪式。
当中国互联网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BAT三大巨头之际,百度历来以技术为看家法宝,试图走不同于阿里和腾讯之路。但这次深入硅谷,百度再次深化技术战略,大有与谷歌一较高下之意。
当阿里、腾讯忙着上市、投资之际,百度开始参与到国际顶尖人才的竞争,进行深远布局。当谷歌眼镜、无人驾驶汽车、太空天梯这些被称为谷歌“疯狂”的项目相继问世时,百度也开始用自己的技术方式改变世界,要和谷歌、Facebook实现人工智能三分天下。
BAT不能再局限于市场格局,为了争夺用户不惜天天交火,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竞争需要作出改变。
宅男、少帅、硅谷:百度新标签
一年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从美国硅谷回国而加盟百度的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常务副院长余凯,百度的技术高手们,很多与李彦宏一样都是技术宅男,回国一年多了,余凯至今仍不知道国贸在哪里,除了上地就在五道口一带出没。
2013年百度历史上首个深度学习研究院(IDL)成立,百度不同的事业部由不同的副总裁管理,而当时研究院这个团队则由李彦宏直接负责。“我们马上就会从美国硅谷引进大量人才,”当时余凯就曾这样说到,百度研究院下一步要找的人才也是顶尖的技术高手。果不其然,余凯的老朋友吴恩达也加盟了百度,想见这其中必有余凯的功劳。
为了保证百度研究项目的进展,今年1月,百度还推出了“少帅计划”,面向全球范围招聘,招聘对象是人工智能领域30岁以下的年轻研究人员,首批“少帅计划”有9个名额,工作地点分为北京、深圳和美国硅谷三地,年薪百万元人民币起步,而且上不封顶。
其实在硅谷的人都了解吴恩达,他在人工智能领域是公认的领军人物之一。作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学系教授,吴博士讲授机器学习课程,并在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发表了大量论文。成为百度首席科学家之后,吴恩达将全面负责百度研究院,并与百度在北京的研究人员展开紧密合作。
事实上,百度在硅谷的开拓从2011年就已经起步,最开始整个团队只有两个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招募人才。2013年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李彦宏直接负责这一项目之后,百度在硅谷的研发中心也扩张到了28人,吸引了Facebook前资深科学家徐伟、AMD异构系统前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等专家的加入,他们研发的项目也获得了百度内部的年度大奖。
谈到百度的技术体系,就不能不提到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王劲从1991年起在硅谷的多家公司担任过技术和管理职务,其中包括甲骨文、informix和E-Loan等。2010年4月加入百度以来,王劲逐步为百度构建起一个强大的技术研发体系,吸引了一大批Facebook、谷歌、微软的技术人才加盟。2013年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后,将人工智能确定为重要战略方向,王劲就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寻觅一位领军人物。此次吴恩达加盟百度,王劲是幕后至关重要的操盘手,吴恩达的汇报对象也正是王劲。
随着百度研究院的成立,深度学习、大数据以及云计算业务的开展,百度硅谷研发中心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在硅谷实验室成立之际,吴恩达表示,百度研究院的理念有三个部分:开放并且透明,“我们会让每个成员都了解到正在发生什么,没有秘密和遮盖;帮助成员成长。另外,我们只关注突破性的技术。”
在今年的百度技术开放日上,李彦宏曾经说到,百度内部有一个叫做“百度大脑”的项目。这个项目是用很多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再加上深度学习的技术去模拟人脑的思维,现在大约相当于两到三岁孩子的智力水平。
中国经济网经营顾问杨静表示,百度研究院的成立,是百度大脑向谷歌大脑全面宣战的标志。从全球人工智能尖端研发竞争来看,Google挖Geoffrey Hinton, Facebook挖Yann LeCun,百度挖吴恩达,至此deep learning的三驾马车已经分属其主。世界人工智能最前沿的三国演义即将展开新一轮博弈。
高管轮换与人才积累
不言而喻,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主持了多起并购、合作案的华兴资本创始人与CEO包凡曾表示,很多企业行收购之举,其实意在人才。
与百度大肆争夺人才不同,阿里和腾讯虽然也会招兵买马,但对外呈现出来的却是经常性的高管轮换。
今年3月,腾讯5个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张志东正式宣布离职,转而以公司终身荣誉顾问、腾讯学院荣誉院长和专职讲师的身份出现。这一消息在行业内备受关注,因为张志东的身份毕竟不同,创始人之一。
再加上此前已经离开的COO曾李青和CAO陈一丹,目前腾讯的创业五虎将,现在已经功成身退了3个,只剩CEO马化腾和CIO许晨晔。虽然腾讯已经在硅谷成立了美国办公室,但这一部门更多是为商业拓展服务。
另一家巨头阿里巴巴,则是以“高管轮换”著称,另一个最为有名的故事就是阿里“十八罗汉”。
1999年2月,18个人聚在一起开了一个动员会,马云讲了两个小时。这就是阿里的创业初期。当时阿里的启动资金是50万,18个人一起出钱凑的,各占了一份不同比例的股份。这些人称为十八罗汉。
而在阿里巴巴十周年庆的晚上这18个创始人向马云辞去了创始人的身份,从零开始。用马云的话说,阿里巴巴进入了合伙人的时代。今天,除了彭蕾、谢世煌等几个人仍在阿里之外,其他人要么在国外被“委以重任”、要么留学国外“深造”。
此外,阿里还经常上演8大高管轮换以及事业部负责人重新打乱管理和业务的管理新办法。某种意义上来看,轮换之举也算巧妙,因为有潜力的新人可以进入核心业务,而“尸位素餐”的不合格之人可以让位。
与腾讯创始人退休到阿里的高管大轮换相比,百度这几年来也相继有高管出走,最有名的包括2010年时,时任百度CTO的李一男和COO叶鹏同时离职,再加上之前陆续离职的联合创始人和若干CTO和COO,李彦宏的高管团队也上演了“新陈代谢”。
但从最近的百度变化来看,“囤人”尤其是顶尖的技术人才成了李彦宏的核心重任,这也能看出百度的“技术优先”的战略方向。如负责技术体系的高级副总裁王劲以及去年9月加入百度的刘骏等。纵观此次吴恩达加盟百度的前前后后,无论是余凯的牵线搭桥,还是王劲的运筹帷幄,也都是在践行李彦宏的人才观:“招最好的人,给最大的空间”。
“我的理念一直是找比我厉害的人,找业界最强的人。每一个位置空出来,我马上就想,如果说全世界的人随便我挑,我会让谁来坐这个位置?百度能发展到今天,找对了人是一大重要保证。”从李彦宏的人才观中,可以看到,百度一直试图发掘最优秀的人。
BAT竞争需要新格局
最优秀的人,能为百度成就什么?能为中国互联网成就什么?
谈到百度这次成立的硅谷实验室,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张云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以看出百度走向世界信息技术创新舞台中心的决心,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如华为和百度等对中国创新越来越有自信,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加大创新,试图由追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转型,也是中国成长为世界强国,甚至超越美国的必由之路。
从百度在中国互联网未来的战略布局看,技术基因的驱动力量将越来越强大。吴恩达作为首席科学家,随着吴恩达担任百度研究院的院长,据悉百度还将投资3亿美元在硅谷成立一个新的研发中心。百度大数据实验室的未来走向值得关注,特别是在吴恩达的领导下,百度大数据将形成何种独特竞争力。
目前,BAT竞争越来越激烈,从腾讯与阿里支持下的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的“移动支付大战”,到全面的O2O战略开火,阿里和腾讯都在忙着战略合作、注资。腾讯今年注资大众点评、京东,阿里全资收购高德、与银泰集团合作,布局O2O市场,这也是阿里为上市所讲的“故事”。
对于当前的BAT竞争格局,资深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在采访中表示,吴恩达加盟IDL,透露出百度在BAT竞争中的差异化:从资本并购转向核心技术竞争;从国内人才争夺进入国际顶尖人才争夺;从基础的产品技术研发跃升引领科技产业未来的技术研发。当阿里不遗余力地在为IPO市值描绘拼图时,当腾讯还在为微信商业化筹谋布局时,百度选择了一条更扎实、也更直接的改变世界的路径。
当中国互联网日益呈现出不可避免的“寡头”格局时,BAT如何走出日益激烈的“各种大战”,而让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向国际,甚至拿出中国的真正创新,以此影响和改变世界,这是BAT巨头们的责任,也是需要改变的。
著名财经评论人张小平认为,阿里目前最想争取的是海外投资人手中的美元,而百度最想争取的是全球顶尖的创新人才,这是做生意与追求梦想的差别,李彦宏比马云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