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阿里巴巴了。3月31日,这家著名的“不差钱”电商公司宣布将花费53.7亿港元,收购老牌高端百货公司—银泰商业。同一天,号称让平民老百姓“100元当电影投资人”的理财产品“娱乐宝”也正式发售,据说当天就产生了10万名以上的草根电影“老板”,筹得千万以上资金。
在刚刚过去的三月份,出手阔绰的阿里已经先后砸下上百亿人民币,投资文化中国、佰程旅行网、Tango、银泰商业。金元炸弹之下,各行各业都纷纷为它“芝麻开门”,传统零售、社交、基金、旅游、打车、文化,不一而足。前两年从香港退市、现在正准备在美国上市的阿里,俨然是中国当下成色最足的“壕”(土豪)了。阿里为何如此凶猛?
资本腾挪大赢家
马云和阿里的故事人尽皆知,本不必赘述,但要从盘根错节的庞大帝国中看出一点门道,真心不容易。2004年,笔者在一家著名的国际B2B公司—Global Sources任职。那时的阿里已经风生水起,作为Global Sources的模仿者和追赶者,已经对它形成了实实在在的竞争压力。后来奠定阿里在中国互联网江湖地位的,正是B2B业务的“资本运作”。2007年11月,阿里巴巴网络公司在港交所完成IPO、募资达17亿美元,令其市值一举超越百度、腾讯。
但真正让阿里一飞冲天的不是B2B,而是2003年发展起来的C2C业务—淘宝网。这不仅成为阿里业务转型的关键,也是阿里帝国的根基—如今如日中天的支付宝从这一平台衍生而来,后来又发展出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
与阿里业务腾云驾雾式发展相伴而生的是其在资本市场引起的巨大争议。阿里B2B公司在港上市后,股价曾短期狂涨,但很快暴跌,此后几年里长期在“破发”的水平徘徊。与之相比,同样在港交所挂牌交易的腾讯,其股价从2004年3.7港元的发行价涨到如今的550港元上下。有投行人士称,马云和阿里巴巴早已在港股投资圈被称为“投机者”。
雅虎、软银的注资,助阿里巴巴度过了早期发展的资金瓶颈期。但随着业务的发展,马云发起从大股东手中争夺控制权的“暗战”。
首先是2011年夏曝光的“支付宝事件”。从2009年6月到2010年8月,在未经董事会同意的前提下,在一番秘密操作之后,阿里巴巴集团的核心资产“支付宝”被悄然腾挪到由马云等人控制的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一被媒体称为“践踏契约精神”的做法,不仅引起股东方的强烈抗议,也几乎毁掉了阿里在资本市场的信用。
紧接着是又一波的“私有化争议”。2012年6月,阿里巴巴B2B公司在港交所以发行价退市。这令众多港股投资者愤怒。同步操作的是,同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回购雅虎股票。最值得关注的是,为协助阿里回购雅虎持有股份,几家“国字号”投资者—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资本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携手一家近年引人注目的PE—博裕投资,收购了阿里巴巴集团5.6%的股份,投资总额达20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