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互联网金融严加控制”,“余额宝对实体经济没有意义”,“互联网金融不能出了事再监管”……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一些传统金融机构不仅没有反思自身依靠垄断地位和利率管制保护,人为压低资金供给端利率的不合理性,反而以种种似是而非的借口,要求监管部门出手干预。这种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群起攻之”,恰恰证明了余额宝们的价值:借互联网之东风,打破资金价格垄断,倒逼利率市场化加速。
银行家们为什么视余额宝们为“天敌”和“洪水猛兽”?原因其实很简单。余额宝的实质,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渠道归集的货币市场基金。它对传统银行储蓄存款具有很强的替代性。观察国外利率市场化进程,伴随着金融脱媒趋势,货币市场基金对传统商业银行也曾有过相当大的冲击。
以美国为例。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净资产规模只有17亿美元,随着90年代后期的快速发展,到2001年,其规模已高达22853亿美元,投资者账户逾4720万,一度超过居民储蓄存款的规模。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壮大,打破了美联储Q条款设定的定期存款利率上限。不仅个人,许多企业也将其作为重要的现金管理工具。
去年年中以来,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和渠道,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呈现出超常规发展的态势。以余额宝及天弘基金为例,截至2月26日,用户数已突破8100万,甚至超过了A股股民数量。而余额宝人均持有金额仅4307元,表明目前中国的货币市场基金是典型的小额活期储蓄替代品。考虑到国内金融机构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高达四成,再考虑到活期存款与货币市场基金之间巨大的利差,可以预期,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种各样的“宝”和“通”们在相当长时期内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