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来说,营销需要“顺势而为”。正如小米科技CEO雷军说的,“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那么,2014的风口在哪里?
刚开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就发布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达6.52亿,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随着4G牌照发放,这些数字在今年还将被刷新,预计今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超4.5亿部。6.52亿的中国移动网民,将近50%的中国市场,如何对其有效投放广告?跨平台、多终端、大数据、DSP……在被这些广告话术轮番轰炸的时候,你需要静下心来审视移动广告投放的全过程,哪些地方可以少掏腰包,哪些地方可以争取更多。以下几个建议或许能帮我们拨开一些云雾。
1、购买受众才划算
还在购买媒体?
随着小米、雕爷、黄太吉等品牌的成功,很多传统企业都开始或多或少地运用起“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来,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品牌与用户的沟通距离太远互动太少。但是,说归说,做归做,在品牌沟通最大一块—广告投放上,许多企业仍然原地踏步。假设需要向20~25岁的未婚女性推广一款护肤品,传统投放方式是选择这些目标受众集中出现的杂志进行投放,那么,不看这些杂志的目标受众又该如何触及?如果将这种方式放到移动端,面对海量App媒体,难度和问题都会更突出。为什么不直接将广告传递给她们,无论她们在哪里在做什么?
近期,移动广告平台领航者--帷千动媒(WQMobile)重磅推出新的广告购买模式--Cost Per Person,缩写为CPP,这是一种基于有效到达受众的购买模式:
主动点击+浏览视频内容+浏览活动信息 = 有效受众
这种购买模式实现了投放定向到有效人,减少传统媒体购买中定位所浪费掉的费用,毕竟,不见得每位阅读该本杂志的都是已婚的女性,也不见得都对该页广告感兴趣。之所以能够如此精准定向,基于投放过程中智能控制广告对独立用户的有效到达。
2购买效率才划算
还在漂流瓶式投放?
广告投放执行要以受众为核心。帷千移动广告平台数据显示,对于同一个受众,一条广告产品的点击大部分集中在前几次的展示。因此,对广告投放频次进行控制可以提升CTR,降低成本。同时考虑到一个用户经常使用多个App,受众重叠导致资源浪费,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在单一App媒体内进行频次控制,尤其是在跨App媒体投放中, 更要通过精准定向、智能分配,控制广告对独立用户有效的展现次数,在费用同等情况下覆盖更多目标受众人群。整个过程对移动广告平台的人海定向、App定向、智能推送要求都很高,帷千动媒是国内目前唯一能够做到整个过程并且有多个实际案例的平台。
3购买效果才划算
还在拼图式投放?
4G时代,移动广告家族又多了一种新的广告形式--In-App视频广告。根据全球领先的品牌媒体传播调研公司MillwardBrown发布的最新《移动广告营销效果研究报告》,对In-App视频广告、App横幅广告(Banner)+ 品牌页(Landing page)、视频前贴片广告三种移动广告形式的营销价值进行了探索。
MillwardBrown研究发现,In-App视频广告、App横幅广告(Banner)+ 品牌页(Landing page)、视频前贴片广告三种移动广告形式都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在操作细节上的优化将有助于提升广告效果。App横幅广告(Banner)作为移动广告最基本的形式,研究结果只有3%的消费者会点击进入品牌页,因此,广告主和广告投放机构需在横幅广告(Banner)入口的创意上更花心思,以激励消费者点击进入品牌页。而通过眼动仪监测,MillwardBrown发现,在进入品牌页后,由于品牌页信息丰富,消费者易获取更多品牌信息,而视频前贴片广告消费者看了非广告内容区域。品牌页在广告信息回忆度、广告行为影响方面,也领先其他两种广告形式,女性消费者看过品牌页广告后访问品牌网站和在购物网站上搜索品牌的意愿都较高。因此,品牌页嵌入In-App视频广告可以汲取两者的长处,形成效果最优组合。
4、有效投放最优组合—In-App频控视频广告
2013年10月中国广告节上,帷千动媒率先推出 “In-App频控视频广告”,通过精准定向、智能分配、媒介管理,跨App控制广告对独立用户有效的展现次数,这是业界唯一In-App视频广告、唯一实现频次控制智能管理、唯一以受众有效到达为单位CPP进行结算,旨在帮助广告主达到少流量、高曝光、高转化的投放效果。
据悉,已有多个品牌客户已经进行了投放尝试,帷千In-App频控视频广告值得品牌客户持续关注。
|